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2-22页 |
1 蜂花粉的研究概况 | 第12-18页 |
1.1 蜂花粉的主要成分 | 第12-14页 |
1.2 蜂花粉的药理作用 | 第14-16页 |
1.2.1 抗衰老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2.2 降血脂作用 | 第15页 |
1.2.3 抗肿瘤作用 | 第15页 |
1.2.4 抗辐射损伤 | 第15-16页 |
1.2.5 增强机体免疫力 | 第16页 |
1.2.6 抗氧化作用 | 第16页 |
1.2.7 其它作用 | 第16页 |
1.3 蜂花粉破壁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4 蜂花粉提取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2 蜂花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2.1 前列腺增生(BPH)概述 | 第18-19页 |
2.2 蜂花粉制剂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2.3 花粉及提取物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| 第20页 |
3 本实验的意义与目的 | 第20-22页 |
3.1 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3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油菜花粉破壁提取工艺研究 | 第22-37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1 材料和仪器 | 第22-23页 |
1.1.1 材料和试剂 | 第22页 |
1.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23-25页 |
1.2.1 破壁油菜蜂花粉的制备 | 第23页 |
1.2.2 油菜蜂花粉破壁率的检测计算 | 第23页 |
1.2.3 油菜蜂花粉内容物最佳提取方法的确定 | 第23-25页 |
1.3 统计分析 | 第25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7页 |
2.1 机械破壁结果 | 第25-26页 |
2.2 破壁油菜花粉内容物三种提取方法实验结果 | 第26-27页 |
2.3 油菜花粉内容物乙醇溶液提取法单因素试验结果 | 第27-30页 |
2.3.1 乙醇浓度对破壁油菜蜂花粉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2.3.2 提取温度对破壁油菜蜂花粉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2.3.3 超声时间对破壁油菜蜂花粉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2.3.4 提取时间对破壁油菜蜂花粉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3.5 料液比对破壁油菜蜂花粉提取率的影响 | 第30页 |
2.4 油菜蜂花粉酶解破壁的响应面分析结果 | 第30-36页 |
2.4.1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| 第30-34页 |
2.4.2 试验因子间互作相应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4.3 因素水平优化组合及验证性试验结果 | 第36页 |
3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抗前列腺增生油菜花粉含片配方的研究 | 第37-6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4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38-39页 |
1.1.1 主要原料和试剂 | 第38页 |
1.1.2 主要仪器及设备 | 第38-39页 |
1.2. 试验方法 | 第39-44页 |
1.2.1 工艺流程 | 第39-40页 |
1.2.2 试验操作要点 | 第40-41页 |
1.2.3 辅料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| 第41-42页 |
1.2.4 含片配方的正交试验 | 第42页 |
1.2.5 颗粒、片剂指标测定 | 第42-4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63页 |
2.1 单因素试验结果 | 第44-55页 |
2.1.1 麦芽糊精对制粒、含片的影响结果 | 第45-47页 |
2.1.2 可溶性淀粉对制粒、含片的影响结果 | 第47-49页 |
2.1.3 甘露醇对制粒、含片的影响结果 | 第49-51页 |
2.1.4 β-环糊精包合物对制粒、含片的影响结果 | 第51-53页 |
2.1.5 硬脂酸镁对制粒、含片的影响结果 | 第53-55页 |
2.2 含片主要指标正交试验结果 | 第55-62页 |
2.2.1 压片颗粒休止角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2.2.2 含片硬度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2.2.3 含片脆碎度的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8-59页 |
2.2.4 含片崩解时限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2.2.5 含片感官鉴定的正交试验结果 | 第61-62页 |
2.3 最优配方颗粒、含片主要指标试验结果 | 第62-63页 |
3 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蜂花粉含片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及营养成分分析 | 第64-7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8页 |
1.1 材料与试剂 | 第64-65页 |
1.1.1 试验材料 | 第64-65页 |
1.1.2 实验材料 | 第65页 |
1.1.3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65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65-68页 |
1.2.1 动物试验 | 第65-67页 |
1.2.2 理化指标测定 | 第67-6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6页 |
2.1 抗前列腺增生动物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8-74页 |
2.1.1 一般观察结果 | 第68-69页 |
2.1.2 前列腺组织观察 | 第69页 |
2.1.3 造模实验结果 | 第69页 |
2.1.4 前列腺、脾腺湿重及指数试验结果 | 第69-71页 |
2.1.5 前列腺体积测定结果 | 第71-72页 |
2.1.6 双氢睾酮、酸性磷酸酶、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测定结果 | 第72-74页 |
2.1.7 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 | 第74页 |
2.2 原料花粉与速溶花粉的成分比较 | 第74-76页 |
2.2.1 基本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| 第74-76页 |
3 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80页 |
1 结论 | 第77-78页 |
1.1 破壁油菜蜂花粉的提取工艺参数 | 第77页 |
1.2 油菜蜂花粉含片的配方 | 第77-78页 |
1.3 油菜蜂花粉含片的抗前列腺增生试验研究结果 | 第78页 |
2 展望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