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各种能源汽车论文--电动汽车论文

剪叉式3-PRS并联机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动汽车快速换电设备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方程的分析方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的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第2章 剪叉式 3-PRS 并联机构约束方程及其运动学第14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4页
    2.2 3-PRS 并联机构主体的修正 DH 建模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3-PRS 并联机构主体的几何模型的建立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3-PRS 并联机构主体各个支链 DH 表以及转换矩阵第16-19页
    2.3 并联机构主体约束方程的求得第19-21页
    2.4 并联机构的正解分析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剪叉机构正解模型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并联机构位置正解模型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并联机构速度正解模型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并联机构加速度正解模型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2.5 并联机构的逆解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第30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并联机构主体 Gibbs-Appell 动力学模型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串联机构的 Gibbs-Appell 方程及其线性化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3-PRS 并联机构主体力矩分配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3-PRS 并联机构主体 Gibbs-Appell 方程第34-38页
    3.3 剪叉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第38-42页
    3.4 剪叉 P 副等效驱动力的求得第42-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4章 剪叉式 3-PRS 机构基参数及最优激励轨迹第46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最小惯性参数获得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4.3 最小惯性参数集获得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剪叉机构最小惯性参数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并联机构主体机构最小惯性参数集第49-53页
    4.4 最优激励轨迹及其选取原则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并联机构的激励轨迹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用条件数求取最优激励轨迹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最优激励轨迹的获取第55-5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5章 控制系统搭建与实验分析第58-6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8页
    5.2 3-PRS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平台的搭建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3-PRS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平台的搭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控制系统及软件程序的编写第60-61页
    5.3 实验步骤及其数据采集第61-62页
    5.4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剪叉机构整体平动数据处理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并联机构主体数据处理第65-6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结论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牡丹江人民公园景观更新设计研究
下一篇:重载交通对集疏港道路路面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