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园林设计论文

牡丹江人民公园景观更新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1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使用者的需求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社会发展的需求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我国寒地城市公园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相关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相关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20-21页
第2章 人民公园改造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第21-40页
    2.1 人民公园景观更新背景综述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然生态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人文历史背景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更新范围第25-26页
    2.2 人民公园景观现状解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出入口景观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体景观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公共设施及建筑小品现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现状问题总结第28-30页
    2.3 环境知觉及大众行为学理论概述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知觉的相关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环境知觉理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需要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大众行为学第34-35页
    2.4 基于环境知觉及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更新认知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行为多样性造就环境的多样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尊重环境中的社会行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尊重人的环境需求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遵从空间设计法则第3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3章 人民公园更新原则与设计内容解析第40-51页
    3.1 人民公园景观更新影响要素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景观要素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生态要素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大众参与性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3.2 人民公园更新设计原则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完善功能——营造生存尊严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弘扬文化——彰显场所精神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美化城市——维持生态平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以人为本——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第45-46页
    3.3 人民公园景观更新设计内容解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完善和衍生景观功能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表达与挖掘历史文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重塑和发展环境生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尊重和提高公众参与性第49-5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4章 人民公园景观更新设计实践第51-67页
    4.1 景观更新设计的定位和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公园改造定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公园改造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4.2 两个出入口景观更新实践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维护西入口形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提升西入口广场精神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重建北入口广场景观第54-56页
    4.3 眼镜湖滨水景观更新实践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修复生态驳岸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设置亲水平台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补充水岸交通第59-60页
    4.4 公园设施更新实践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增添文化艺术设施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调整公园底界面第65-6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结论第67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2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腐蚀/变温环境下混凝土损伤发展过程研究
下一篇:剪叉式3-PRS并联机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