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1.1 该课题的提出 | 第9-14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4页 |
| 1.1.2.1 加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0-12页 |
| 1.1.2.2 加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1.2 该课题研究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| 1.2.1 国内发展趋势 | 第14页 |
| 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1.3 该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3.1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| 第二章 中国传统诚信与诚信教育 | 第16-19页 |
| 2.1 中国传统诚信 | 第16-18页 |
| 2.1.1 传统诚信的历史发展 | 第16-18页 |
| 2.1.2 现代中国诚信内涵 | 第18页 |
| 2.2 中国诚信教育 | 第18-19页 |
| 2.2.1 我国诚信教育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| 2.2.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| 第19页 |
|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| 第19-34页 |
| 3.1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总体状况 | 第19-23页 |
| 3.1.1 部分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 | 第19-20页 |
| 3.1.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| 第20-23页 |
| 3.1.2.1 学习诚信缺失问题 | 第20页 |
| 3.1.2.2 交往诚信缺失问题 | 第20-22页 |
| 3.1.2.3 求职诚信缺失问题 | 第22页 |
| 3.1.2.4 经济方面不诚信问题 | 第22-23页 |
| 3.2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7页 |
| 3.2.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不良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3.2.2 高校诚信教育缺失 | 第24-25页 |
| 3.2.3 家庭诚信教育忽视 | 第25-26页 |
| 3.2.3.1 家长的诚信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| 第25-26页 |
| 3.2.3.2 家长自身诚信缺失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| 第26页 |
| 3.2.4 大学生自身对诚信教育认识片面化 | 第26-27页 |
| 3.3 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解析 | 第27-34页 |
| 3.3.1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| 第27-30页 |
| 3.3.1.1 转型中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难题 | 第27页 |
| 3.3.1.2 当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 | 第27-30页 |
| 3.3.1.3 社会诚信制度执行乏力 | 第30页 |
| 3.3.2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| 第30-32页 |
| 3.3.2.1 应试教育使学校更重成绩忽视诚信教育 | 第31页 |
| 3.3.2.2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不够 | 第31页 |
| 3.3.2.3 高校的诚信教育简单化程式化 | 第31-32页 |
| 3.3.2.4 某些高校没有给大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| 第32页 |
| 3.3.2.5 教师诚信教育内容讲解枯燥 | 第32页 |
| 3.3.3 家庭诚信教育忽视与失误 | 第32-33页 |
| 3.3.3.1 家长忽视责任,导致教育失效 | 第32页 |
| 3.3.3.2 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,阻碍家庭诚信教育 | 第32-33页 |
| 3.3.3.3 家庭诚信教育与社会、学校教育步调不一致 | 第33页 |
| 3.3.4 大学生自我诚信教育的误区 | 第33-34页 |
| 3.3.4.1 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| 第33页 |
| 3.3.4.2 大学生对诚信道德内涵认识模糊 | 第33页 |
| 3.3.4.3 大学生过分重视理论学习,忽视自我诚信教育 | 第33-34页 |
| 3.3.4.4 利益驱使,使大学生忽视自我诚信教育 | 第34页 |
| 第四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及对策 | 第34-45页 |
| 4.1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| 第35页 |
| 4.1.1 大学生诚信教育差异性原则 | 第35页 |
| 4.1.2 大学生诚信教育示范性原则 | 第35页 |
| 4.1.3 大学生诚信教育强制性原则 | 第35页 |
| 4.2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| 第35-45页 |
| 4.2.1 营造社会诚信教育氛围 | 第35-37页 |
| 4.2.1.1 建立有效的诚信制度机制 | 第35-36页 |
| 4.2.1.2 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 | 第36页 |
| 4.2.1.3 加强社会人才选用标准 | 第36-37页 |
| 4.2.1.4 政府部门做好表率 | 第37页 |
| 4.2.2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体系 | 第37-41页 |
| 4.2.2.1 高校诚信引导方面 | 第37-39页 |
| 4.2.2.2 教学实践及教师指导方面 | 第39-41页 |
| 4.2.3 塑造家庭诚信教育环境 | 第41-42页 |
| 4.2.3.1 家长改善教育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4.2.3.2 家长以身作则 | 第42页 |
| 4.2.4 充实自我诚信教育内容 | 第42-45页 |
| 4.2.4.1 加强自身诚信道德教育 | 第43页 |
| 4.2.4.2 加强人际交往的自我诚信教育 | 第43-44页 |
| 4.2.4.3 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诚信教育 | 第44-4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