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制度论文--义务教育论文

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南京市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8-11页
1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依据和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义务教育均衡研究现状评析第18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-21页
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1-31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义务教育均衡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教育公平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政策的相关思考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政策的价值诉求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政策的现实基础第27-31页
3 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南京市招生现状分析第31-48页
    3.1 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概况、资源配置及主要经验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概况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南京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南京市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政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政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第36页
    3.3 南京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问题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监管缺失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门槛过高第39-41页
    3.4 南京市招生政策问题的负面影响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加剧义务教育区域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第46-48页
4 南京市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招生问题原因探析第48-53页
    4.1 经济发展因素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教育市场化理论对招生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教育经费投入对招生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4.2 社会文化因素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对招生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固有的文化及舆论取向对向招生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4.3 制度因素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教育政策取向对招生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选拔性考试制度对招生的影响第52-53页
5 推进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招生政策建议第53-61页
    5.1 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招生政策一视同仁,不搞特殊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建立有效的均衡发展体系第55-56页
    5.2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及招生行为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严格控制民办学校办学规模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第56-57页
    5.3 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坚持义务教育原则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统筹协调教育资源第58页
    5.4 高中均衡招生引导就近入学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扩大指标生招生比例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严格限定指标生报考资格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指标生名额向偏远薄弱初中倾斜第59-61页
6 结语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成像组件的软件设计
下一篇: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--基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