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型水电站隧洞开挖施工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 | 第12-17页 |
·隧洞开挖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隧洞围岩稳定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隧洞数值计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大型地下隧洞开挖研究的特点 | 第17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2 大型隧洞开挖方法、影响因素及围岩稳定性评价 | 第18-28页 |
·大型隧洞开挖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台阶法 | 第18-20页 |
·分部开挖法 | 第20-21页 |
·大型隧洞开挖影响因素 | 第21-22页 |
·隧洞断面尺寸 | 第21页 |
·围岩类别 | 第21-22页 |
·爆破振动因素 | 第22页 |
·隧洞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22-25页 |
·地应力 | 第22-23页 |
·岩体地质结构 | 第23页 |
·岩体的力学性质 | 第23页 |
·地下水 | 第23-24页 |
·工程因素 | 第24页 |
·时间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地质分析法 | 第25页 |
·工程类比法 | 第25页 |
·岩体结构分析法 | 第25页 |
·模型及原型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数值分析法 | 第26页 |
·隧洞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类型 | 第26-28页 |
·隧洞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| 第26页 |
·隧洞围岩变形的类型 | 第26-28页 |
3 隧洞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研究 | 第28-50页 |
·弹塑性本构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隧洞围岩的应力和位移 | 第29-33页 |
·隧洞围岩的受力状态 | 第29-30页 |
·隧洞弹塑性区应力 | 第30-32页 |
·隧洞洞周位移 | 第32-33页 |
·屈服准则 | 第33-36页 |
·单参数准则 | 第33-34页 |
·双参数准则 | 第34-35页 |
·三参数准则 | 第35-36页 |
·Drucker-Prager(DP)屈服准则 | 第36页 |
·有限元法 | 第36-43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7-40页 |
·有限元法求解的基本步骤 | 第40-41页 |
·有限元法的常用术语 | 第41-43页 |
·ANSYS 有限元软件 | 第43-48页 |
·ANSYS 的特点 | 第43页 |
·ANSYS 的优势 | 第43-44页 |
·APDL 简介 | 第44-45页 |
·ANSYS 有限元数值分析过程 | 第45-48页 |
·隧洞开挖施工的数值模拟方法 | 第48-50页 |
·时空效应 | 第48页 |
·初始地应力的数值模拟原理 | 第48页 |
·开挖施工数值模拟方法 | 第48-50页 |
4 隧洞开挖过程数值模拟的工程应用 | 第50-103页 |
·工程简介 | 第50-53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50页 |
·导流洞的布置 | 第50-51页 |
·导流洞地质情况 | 第51-53页 |
·数值模拟的几何模型、网格划分、边界条件 | 第53-64页 |
·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53-57页 |
·隧洞几何模型建立 | 第57-58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58-63页 |
·加载与计算 | 第63-64页 |
·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64-103页 |
·全断面开挖 | 第65-68页 |
·上层高度10m | 第68-71页 |
·上层高度9m | 第71-74页 |
·上层高度8m | 第74-77页 |
·上层高度7m | 第77-82页 |
·上层高度9m, 跨度18m | 第82-85页 |
·上层高度9m, 跨度16m | 第85-88页 |
·上层高度9m, 跨度14m | 第88-92页 |
·上层高度9m, 跨度12m | 第92-103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103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109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