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 | 第11页 |
1.2.3 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及主要观点 | 第15-24页 |
2.1 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新媒体的涵义及分类 | 第15页 |
2.1.2 新媒体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2.1.3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6-17页 |
2.2 关于大学生成才概念的界定 | 第17-20页 |
2.2.1 大学生成才的含义 | 第17页 |
2.2.2 大学生成才的知识、素质和能力要求 | 第17-19页 |
2.2.3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0页 |
2.3 关于新媒体与大学生成才关系的基本观点 | 第20-24页 |
2.3.1 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媒介因素 | 第20-21页 |
2.3.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应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| 第21-22页 |
2.3.3 思想性与关注度相结合应成为新媒体建设的重点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的双重影响及原因分析 | 第24-35页 |
3.1 调研的对象、路径和方法 | 第24页 |
3.2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状况及影响分析 | 第24-32页 |
3.2.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2.2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状况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2.3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双重影响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4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双重影响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5 新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制约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积极影响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3.1 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 | 第32页 |
3.3.2 新媒体建设和发展层面的原因 | 第32-33页 |
3.3.3 高校在新媒体认识和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 | 第33页 |
3.3.4 大学生主体方面的原因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基于大学生成才的新媒体建设管理对策 | 第35-46页 |
4.1 政府主导,完善和强化对新媒体运行的法律法规和管理 | 第35-37页 |
4.1.1 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| 第35-36页 |
4.1.2 强化政府各部门单位对新媒体的管理 | 第36-37页 |
4.2 疏堵结合,提升高校新媒体管理水平 | 第37-41页 |
4.2.1 加强教育,多渠道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 | 第37-38页 |
4.2.2 强化管理,专兼结合提高新媒体管理质量 | 第38-40页 |
4.2.3 培育健康校园文化,净化新媒体环境 | 第40-41页 |
4.3 探索创新,优化高校新媒体教育平台 | 第41-44页 |
4.3.1 提升主流网站的生命力 | 第41-42页 |
4.3.2 增强虚拟网络平台的正面影响力 | 第42-43页 |
4.3.3 扩大微德育平台知信度 | 第43-44页 |
4.4 社校联动,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| 第44-46页 |
4.4.1 将学生家长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力量,与学生家庭联动 | 第44页 |
4.4.2 用足社会资源,与村镇、街道联动 | 第44-46页 |
结束语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