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2.1 关于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界定 | 第9-11页 |
1.2.2 关于私人银行营销策略及模式探讨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2 私人银行营销理论 | 第15-20页 |
2.1 STP营销理论 | 第15-17页 |
2.1.1 私人银行市场细分 | 第16页 |
2.1.2 私人银行目标市场选择 | 第16页 |
2.1.3 私人银行市场定位 | 第16-17页 |
2.2 私人银行营销对象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3 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模式 | 第18-20页 |
2.3.1 基于数据库营销的“一对一”模式 | 第18页 |
2.3.2 基于启发式营销的“产品打包”模式 | 第18-19页 |
2.3.3 基于定制营销的“产品定制”模式 | 第19-20页 |
3 GS银行私人银行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0-31页 |
3.1 GS银行私人银行发展现状 | 第20-22页 |
3.1.1 GS私人银行业务的成立与分布 | 第20页 |
3.1.2 GS私人银行服务特点 | 第20-22页 |
3.2 GS银行私人银行营销模式 | 第22-28页 |
3.2.1 GS私人银行核心盈利模式 | 第22-24页 |
3.2.2 GS私人银行营销策略特征 | 第24-28页 |
3.3 GS银行私人银行营销问题 | 第28-31页 |
3.3.1 产品侧:理财服务产品过于单一 | 第28-29页 |
3.3.2 定价侧:服务费率缺乏统一标准导向 | 第29-30页 |
3.3.3 客户侧:客户信息追踪系统不完善 | 第30页 |
3.3.4 运营侧:市场细分能力不足 | 第30-31页 |
4 基于7PS框架GS私人银行与花旗私人银行营销模式比较 | 第31-43页 |
4.1 花旗私人银行业务可比性分析 | 第31页 |
4.2 花旗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模式分析 | 第31-35页 |
4.3 GS银行与花旗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比较 | 第35-39页 |
4.3.1 产品与服务对比 | 第36-37页 |
4.3.2 渠道对比 | 第37页 |
4.3.3 促销投入对比 | 第37-39页 |
4.3.4 人员对比 | 第39页 |
4.3.5 服务过程对比 | 第39页 |
4.3.6 展示对比 | 第39页 |
4.4 GS银行对花旗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模式可复制性分析 | 第39-43页 |
5 基于花期营销模式比较的GS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模式改进建议 | 第43-53页 |
5.1 产品:学习花旗银行市场细分能力进行产品多样化与创新 | 第43-44页 |
5.2 价格:解构花旗银行核心盈利板块多元化定价体系中的核心区域 | 第44-46页 |
5.3 渠道:以一二线城市目标市场为导向选择分销渠道 | 第46-47页 |
5.4 促销:参考花旗银行全球促销模式根据市场定位进行广告及公关传播 | 第47-48页 |
5.5 人员: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客户经理培养摆脱“关系”任命 | 第48-49页 |
5.6 过程:时刻关注客户服务的细节过程和体验 | 第49-51页 |
5.7 展示:在客户接触点中传递服务特色 | 第51-5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