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国内外大跨 PC 梁桥的发展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 大跨 PC 箱梁桥特点及应用 | 第15-17页 |
1.2.1 连续梁桥 | 第15-16页 |
1.2.2 连续刚构桥 | 第16-17页 |
1.3 大跨 PC 梁桥存在的问题 | 第17-22页 |
1.3.1 横沥大桥 | 第18-19页 |
1.3.2 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 | 第19-20页 |
1.3.3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 | 第20页 |
1.3.4 南海金沙大桥 | 第20-21页 |
1.3.5 湖北黄石长江大桥 | 第21页 |
1.3.6 湖北钟祥汉江大桥 | 第21-22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、路线及方法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大跨 PC 箱梁桥病害及成因分析 | 第24-37页 |
2.1 箱梁裂缝及成因 | 第24-30页 |
2.1.1 腹板斜裂缝 | 第24-27页 |
2.1.2 底板、顶板纵向裂缝 | 第27-28页 |
2.1.3 底板、顶板横向弯曲裂缝 | 第28-29页 |
2.1.4 腹板弯曲竖向裂缝 | 第29页 |
2.1.5 锚下裂缝 | 第29-30页 |
2.2 梁体跨中下挠及成因 | 第30-34页 |
2.2.1 对于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特性认识不足 | 第30-31页 |
2.2.2 结构轻型化导致徐变加剧 | 第31页 |
2.2.3 预应力损失过大 | 第31-32页 |
2.2.4 纵向预应力设计认识不足 | 第32页 |
2.2.5 由于梁体开裂导致的截面刚度降低 | 第32页 |
2.2.6 自重超限引起的长期下挠 | 第32-33页 |
2.2.7 汽车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 | 第33页 |
2.2.8 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 | 第33-34页 |
2.3 大跨 PC 箱梁桥维修加固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2.3.1 桥梁维修加固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34页 |
2.3.2 确定桥梁维修加固时机的可靠度预测方法 | 第34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确定跨中下挠的失效概率 | 第37-55页 |
3.1 北江特大桥工程概述 | 第37-38页 |
3.1.1 桥型布置 | 第37页 |
3.1.2 技术参数 | 第37-38页 |
3.2 北江大桥有限元分析 | 第38-43页 |
3.2.1 有限元模型 | 第38-39页 |
3.2.2 计算参数 | 第39-41页 |
3.2.3 计算结果 | 第41-43页 |
3.3 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挠度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 | 第43-54页 |
3.3.1 结构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 | 第43-44页 |
3.3.2 运用响应变法求挠度的隐性功能函数 | 第44-48页 |
3.3.3 运用蒙特卡罗计算法求解挠度的失效概率 | 第48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结构模型参数分析及维护时机的确定 | 第55-83页 |
4.1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| 第55-68页 |
4.1.1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4.1.2 预应力度的影响 | 第59-61页 |
4.1.3 混凝土徐变效应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4.1.4 车辆荷载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4.1.5 结构恒载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4.2 大跨 PC 梁桥不同跨径的失效概率分析 | 第68-79页 |
4.2.1 有限元模型 | 第68-69页 |
4.2.2 计算结果 | 第69-78页 |
4.2.3 不同跨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| 第78-79页 |
4.3 提出基于结构失效概率的退化模型 | 第79页 |
4.3.1 跨中下挠的退化预测模型 | 第79页 |
4.4 基于失效概率模型确定大跨梁桥最优维护加固时机 | 第79-81页 |
4.4.1 基于失效概率的最优维护加固时机的概率确定方法 | 第79-80页 |
4.4.2 大跨 PC 箱梁桥基于跨中下挠的维护措施介绍 | 第80-8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