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SP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1页 |
CONTENTS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、意义及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1.1 课题研究背景、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1.2 课题来源 | 第16页 |
1.2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DSP技术 | 第18-20页 |
1.3.1 数据采集理论 | 第18页 |
1.3.2 DSP芯片的概念与特点 | 第18-19页 |
1.3.3 DSP系统的构成 | 第19页 |
1.3.4 DSP系统的设计过程 | 第19-20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| 第22-25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2页 |
2.3 下位机设计方案 | 第22-23页 |
2.4 上位机设计方案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5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25页 |
3.2 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选取 | 第25-27页 |
3.3 ICP传感器恒流源供电电路和升压电路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5 DSP最小系统设计 | 第29-33页 |
3.5.1 系统电源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5.2 系统的时钟与复位电路 | 第30-31页 |
3.5.3 系统存储空间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5.4 JTAG接口电路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6 A/D模块设计 | 第33-36页 |
3.6.1 F2812内置ADC模块 | 第33-35页 |
3.6.2 ADC模块工作方式 | 第35-36页 |
3.7 系统通信硬件设计 | 第36-37页 |
3.8 系统电路板设计与开发辅助工具简介 | 第37-38页 |
3.9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振动信号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9-52页 |
4.1 集成开发环境CCS及配置 | 第39-41页 |
4.1.1 CCS开发环境介绍 | 第39-40页 |
4.1.2 CCS的配置 | 第40-41页 |
4.2 CMD文件介绍 | 第41-42页 |
4.3 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| 第42-47页 |
4.3.1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3.2 A/D采样程序设计 | 第43-47页 |
4.4 系统与PC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| 第47-51页 |
4.4.1 SCI工作模式 | 第47-48页 |
4.4.2 SCI通信协议 | 第48-49页 |
4.4.3 SCI通信的波特率 | 第49页 |
4.4.4 SCI工作过程 | 第49-5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上位机振动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| 第52-62页 |
5.1 引言 | 第52页 |
5.2 时域处理的理论 | 第52-54页 |
5.2.1 有量纲的时域特征参数 | 第52-53页 |
5.2.2 无量纲的时域特征参数 | 第53-54页 |
5.3 上位机处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| 第54-55页 |
5.4 上位机和振动信号采集系统之间的通信 | 第55-57页 |
5.4.1 添加MSComm控件 | 第55-56页 |
5.4.2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 | 第56-57页 |
5.4.3 MSComm控件串行通信方式 | 第57页 |
5.5 上位机处理软件设计 | 第57-61页 |
5.5.1 VC调用MATLAB引擎设置 | 第57-59页 |
5.5.2 MATLAB引擎程序设计 | 第59页 |
5.5.3 数据储存、图形显示及时域处理 | 第59-6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实例应用与分析 | 第62-77页 |
6.1 概述 | 第62页 |
6.2 被测试并联机构介绍 | 第62-63页 |
6.3 并联机构运动控制 | 第63-70页 |
6.3.1 事件管理器的功能简介 | 第63-64页 |
6.3.2 PWM产生原理 | 第64-65页 |
6.3.3 定时器计数模式 | 第65-66页 |
6.3.4 定时器比较操作和PWM波 | 第66-67页 |
6.3.5 全比较单元产生PWM过程 | 第67-68页 |
6.3.6 PWM的计算及部分程序 | 第68-70页 |
6.4 应用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70-71页 |
6.5 振动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71-76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附录 | 第8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