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泡沫铝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13-19页 |
1.2.1 开孔泡沫铝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2.2 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2.3 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铝研究现状及应用状态 | 第18-19页 |
1.3 同步辐射装置 | 第19-28页 |
1.3.1 同步辐射光源的特性 | 第21-22页 |
1.3.2 同步辐射成像原理及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3.2.1 衍射增强成像法 | 第22-24页 |
1.3.2.2 类同轴成像法 | 第24-25页 |
1.3.3 同步辐射在金属成像方面的应用 | 第25页 |
1.3.4 基于同步辐射实验的粉末冶金发泡法的研究现状 | 第25-28页 |
1.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0-3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30-31页 |
2.1.1 发泡粉末的选取 | 第30页 |
2.1.2 压制润滑剂 | 第30页 |
2.1.3 脱模剂 | 第30-31页 |
2.2 试验设备 | 第31-33页 |
2.2.1 混料设备 | 第31页 |
2.2.2 冷压设备 | 第31页 |
2.2.3 压制模具 | 第31-32页 |
2.2.4 发泡模具 | 第32页 |
2.2.5 线切割装置 | 第32页 |
2.2.6 发泡设备 | 第32页 |
2.2.7 预处理炉 | 第32页 |
2.2.8 用于同步辐射装置实验特制的加热炉 | 第32-33页 |
2.3 分析表征仪器 | 第33-36页 |
2.3.1 宏观分析工具 | 第33页 |
2.3.2 微观分析数据 | 第33页 |
2.3.3 X射线纳米分辨三维成像显微镜 | 第33-34页 |
2.3.4 北京同步辐射4W1A成像线站设备组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粉末冶金泡沫铝制备工艺的研究 | 第36-60页 |
3.1 工艺流程图 | 第36-37页 |
3.2 发泡前驱体制备前的材料 | 第37-39页 |
3.2.1 粉末基体制备 | 第37-39页 |
3.2.1.1 基体粉末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3.2.1.2 镁粉的作用 | 第38-39页 |
3.2.2 混料 | 第39页 |
3.3 氢化钛的预氧化处理机理的研究 | 第39-45页 |
3.4 压制工艺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| 第45-51页 |
3.4.1 单轴向冷压 | 第45-49页 |
3.4.2 冷等静压 | 第49-51页 |
3.5 温度梯度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3.6 冷却方式对发泡行为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3.7 关于提高发泡质量的新工艺探索 | 第55-59页 |
3.7.1 利用压强改变影响发泡行为的探索 | 第55-58页 |
3.7.2 在盐浴中发泡工艺的探索 | 第58-59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4章 对泡沫铝发泡的同步辐射成像研究 | 第60-79页 |
4.1 基于4W1A成像实验站的泡沫铝发泡成像的前期准备 | 第60-65页 |
4.1.1 试样的制备 | 第60-62页 |
4.1.2 主要实验设备 | 第62-64页 |
4.1.2.1 微型通孔加热炉 | 第62-63页 |
4.1.2.2 北京同步辐射4W1A成像线站设备组 | 第63-64页 |
4.1.3 成像单色光能量参数确定 | 第64-65页 |
4.2 基于4W1A成像实验站的泡沫铝发泡成像实验 | 第65-73页 |
4.2.1 同步辐射场中所观测到的发泡过程 | 第66-69页 |
4.2.2 升温速率对发泡制品的影响 | 第69-72页 |
4.2.3 泡沫铝成像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 | 第72-73页 |
4.3 基于MICRO-CT的泡沫铝的准动态成像实验 | 第73-78页 |
4.3.1 试样选取 | 第73-74页 |
4.3.2 图像分析 | 第74-7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4页 |
1 ImageJ的使用 | 第79-80页 |
2 Image-pro-plus的使用 | 第80-84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