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分类学(系统微生物学)论文--细菌纲论文--放线菌目论文

白花前胡根际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、活性及两个新种鉴定

摘要第8-9页
英文摘要第9-10页
1 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白花前胡植物介绍第11页
    1.2 植物内生放线菌研究概况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植物内生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研究前景及面临的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植物根际土中放线菌研究概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植物根际土中放线菌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植物根际土中放线菌的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1.4 药用植物放线菌资源研究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研究进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1.6 课题来源第17-18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8-31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植株样品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供试菌株第18页
    2.2 试剂与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试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仪器第19页
    2.3 主要培养基及配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4 样品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取样及预处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菌种保藏第21页
    2.5 新种的分类学鉴定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形态和培养特征鉴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生理生化特征检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化学分类鉴定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分子水平鉴定第27-29页
    2.6 抑菌活性检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发酵液预处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抑制细菌活性检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抑制真菌活性检测第30-31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1-49页
    3.1 放线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放线菌NEAU-KD1和NEAU-QHHV11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结果与分析第3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16S r RNA的测序结果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形态和培养特征鉴定结果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化学分类特征鉴定结果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(G+C) mol%测定结果第46-47页
    3.3 生物活性测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对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病原真菌活性测定第47-49页
4 讨论第49-51页
5 结论第51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6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黄色葡萄球菌SpoVG调控苯唑西林抗性的分子机制
下一篇:信号肽、Kozak序列、N-糖基化对黑曲霉表达木聚糖酶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