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系统论文--自动控制、自动控制系统论文

天通公司双面精密抛光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1.2 双面抛光机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双面抛光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软件工程基本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可编程控制器(PLC)的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需求性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用例图第17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1.6 论文组织结构第18页
    1.7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二章 需求分析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可行性分析第19页
    2.2 功能需求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手动抛光机控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自动抛光机控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监控系统第22-23页
    2.3 非功能需求第23-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25-35页
    3.1 系统设计原则第25-27页
    3.2 双面精密抛光机概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过程控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第28页
    3.3 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任务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控制系统功能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系统任务划分第29页
    3.4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控制系统硬件构成第30-31页
    3.5 控制系统软件结构第31-33页
    3.6 主要功能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抛光机加工程序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抛光机实时监控系统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人机界面设计第3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 抛光机加工程序设计与实现第35-45页
    4.1 PLC的工作原理第36-37页
    4.2 手动抛光程序设计第37页
    4.3 自动抛光程序设计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配方程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参数设置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程序调用第38-41页
    4.4 抛光液温度控制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智能控制器的学习过程和修正过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抛光液温度实时控制效果第43-4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五章 抛光机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第45-54页
    5.1 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输入报警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变频器报警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流量控制器报警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其他报警第48-49页
    5.2 维护程序设计与实现第49-53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六章 人机界面设计第54-72页
    6.1 人机界面工作原理及应用第54-55页
    6.2 人机界面功能介绍第55-56页
    6.3 人机界面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第56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初始化界面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自动界面设计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手动界面设计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报警界面设计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维护程序界面设计第70页
    6.4 触摸屏与PLC的通信第70-71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第七章 系统测试及实现第72-84页
    7.1 温度测试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抛光盘盘温控制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抛光桶抛光液温度控制第74-76页
    7.2 重量测试第76-78页
    7.3 转速测试第78-80页
    7.4 抛光实验准备第80-81页
    7.5 蓝宝石晶片试验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自动抛光操作过程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蓝宝石晶片试验结果第82-84页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84-86页
    8.1 总结第84页
    8.2 展望第84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0页
附录第90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IS的南阳市高速公路气象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多通道高速数据转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