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地区电子类工业建筑节能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1.2 工业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| 第13-14页 |
1.1.3 电子类工业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| 第14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的基本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、研究手段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 研究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工业建筑节能设计借鉴 | 第17-22页 |
2.1 工业建筑节能标准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1.1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 国内外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节能政策 | 第18-20页 |
2.2.1 美国 | 第18-19页 |
2.2.2 德国 | 第19-20页 |
2.2.3 日本 | 第20页 |
2.2.4 加拿大 | 第20页 |
2.3 国内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节能政策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苏州地区电子类工业建筑调研 | 第22-40页 |
3.1 苏州地区地理及气候特征 | 第22-26页 |
3.1.1 地理特征 | 第22-23页 |
3.1.2 气候特征 | 第23-25页 |
3.1.3 气候区划 | 第25-26页 |
3.2 苏州地区电子类工业建筑现状调查 | 第26-30页 |
3.2.1 调查方法 | 第26页 |
3.2.2 调查内容 | 第26-30页 |
3.3 调查情况分析 | 第30-39页 |
3.3.1 围护结构状况 | 第30-31页 |
3.3.2 设备运行状况 | 第31-32页 |
3.3.3 能耗概况 | 第32-34页 |
3.3.4 建筑年平均能源费用统计 | 第34-35页 |
3.3.5 建筑分项能耗统计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3.6 室内环境测试 | 第37-39页 |
3.4 本章总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苏州地区电子类工业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| 第40-63页 |
4.1 总体布局节能设计 | 第40页 |
4.2 单体节能设计方法 | 第40-42页 |
4.2.1 建筑朝向 | 第41页 |
4.2.2 建筑体型 | 第41-42页 |
4.2.3 建筑平面 | 第42页 |
4.3 结构节能设计方法 | 第42-44页 |
4.3.1 砖混结构 | 第42-43页 |
4.3.2 框架结构 | 第43-44页 |
4.4 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| 第44-49页 |
4.4.1 墙体节能 | 第44-45页 |
4.4.2 门窗节能技术 | 第45-49页 |
4.5 建筑屋面节能技术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5.1 既有建筑屋面现状调研 | 第49页 |
4.5.2 既有建筑屋面的热工性能分析 | 第49页 |
4.5.3 既有建筑屋面的节能改造 | 第49-53页 |
4.6 地面节能改造 | 第53页 |
4.7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| 第53-59页 |
4.7.1 查中空调系统常见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4.7.2 冷热源的节能措施 | 第55-58页 |
4.7.3 变频调节技术 | 第58-59页 |
4.8 合理调节新风比 | 第59页 |
4.9 照明系统 | 第59-61页 |
4.9.1 节能灯具的选用 | 第60页 |
4.9.2 照明系统优化 | 第60页 |
4.9.3 自然光的利用 | 第60-61页 |
4.9.4 照明系统的维修 | 第61页 |
4.10 电梯系统 | 第61页 |
4.11 企业管理 | 第61-62页 |
4.11.1 分项计量 | 第62页 |
4.11.2 开窗行为 | 第62页 |
4.11.3 照明系统 | 第62页 |
4.11.4 自然通风的利用 | 第62页 |
4.11.5 环境温度的合理控制 | 第62页 |
4.12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| 第63-68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63页 |
5.2 建筑设备概况 | 第63页 |
5.3 能耗状况 | 第63-64页 |
5.3.1 照明系统能耗 | 第63-64页 |
5.3.2 电梯系统能耗 | 第64页 |
5.4 节能改造措施及效果 | 第64-67页 |
5.5 节能改造建议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图表目录 | 第73-75页 |
图表来源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