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给水工程(上水道工程)论文--净水工程(给水处理)论文

基于零污染通量的超滤膜净水工艺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农村安全供水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我国农村安全供水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重庆山地农村安全供水现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重庆山地农村安全供水存在问题第11-13页
    1.3 超滤膜分离技术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膜分离技术定义及分类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超滤技术简介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超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超滤技术在农村供水中的应用优势第16页
    1.4 膜污染及其控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膜污染及形式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膜污染影响因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膜污染控制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5 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临界通量与零污染通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零污染通量影响因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零污染通量研究与应用第20页
    1.6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意义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-30页
    2.1 水厂简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水厂概况及工艺流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低能耗超滤膜一体化系统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与远传系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超滤膜直接过滤工艺和零污染通量运行第24页
    2.2 试验用水第24-25页
    2.3 试验材料与装置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材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验装置第26-27页
    2.4 水质检测项目及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检测项目的选择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检测项目测定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零污染通量测定方法第28-30页
第三章 超滤膜在零污染通量下的运行效能第30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重庆某水厂原水的零污染通量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通量阶梯增加法测定参数的确定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零污染通量的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3.3 超滤膜零污染通量运行的净水效能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对浊度的去除效能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对微生物的去除效能第36-37页
    3.4 不同通量运行膜污染情况第37-3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9-42页
第四章 不同污染物对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的影响第42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单一污染物对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的影响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浊度对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有机物对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 4.3 污染物之间共同作用对超滤膜零污染通量的影响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相同有机物浓度下浊度变化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相同浊度下有机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五章 重庆某水厂超滤示范工程运行评价第52-6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5.2 超滤工艺净水效能评价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对浊度的去除效能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COD_(Mn)的去除效能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对微生物的去除效能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水质全分析结果第55-56页
    5.3 超滤工艺零污染通量运行及膜污染评价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运行工况及方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过滤周期过滤-反冲跨膜压差变化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长期运行膜污染评价第58-61页
    5.4 工程经济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延长过滤周期的经济分析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制水成本估算第64-65页
    5.5 适用于农村的超滤供水方式探讨第65-66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8-7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6.2 建议第69-70页
致谢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8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苏州地区电子类工业建筑节能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小波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