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2.1 海洋降水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2 中国降水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 | 第20-23页 |
2 全球降水数据与修正 | 第23-39页 |
2.1 降水观测方法 | 第23-28页 |
2.1.1 雨量计观测 | 第23页 |
2.1.2 地基雷达观测 | 第23-24页 |
2.1.3 卫星遥感观测 | 第24-28页 |
2.2 降水数据类型 | 第28-32页 |
2.3 TRMM卫星数据存在的误差及纠正 | 第32-38页 |
2.3.1 误差修正模型 | 第32-35页 |
2.3.2 数据纠正 | 第35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3 降水模态提取方法与分析 | 第39-58页 |
3.1 模态提取方法及影响降水的耦合模态 | 第39-44页 |
3.1.1 主要模态提取方法对比 | 第39-40页 |
3.1.2 影响降水的海-气耦合模态—涛动 | 第40-42页 |
3.1.3 影响降水的海-陆耦合模态—遥相关 | 第42-44页 |
3.2 区域选择对EOF的影响 | 第44-57页 |
3.2.1 试验分割方法 | 第44-46页 |
3.2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6-5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4 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降水的模态提取与时空分析 | 第58-70页 |
4.1 全球海洋降水特征 | 第58-61页 |
4.1.1 时间特征 | 第58-59页 |
4.1.2 空间特征 | 第59-61页 |
4.2 机制讨论 | 第61-68页 |
4.2.1 降水区域的划分 | 第61-62页 |
4.2.2 阈值的计算 | 第62-6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夏季降水的模态提取与时空分析 | 第70-84页 |
5.1 中国区域夏季干旱时空特征 | 第70-75页 |
5.1.1 基本时空特征 | 第70-71页 |
5.1.2 区域EOF分析 | 第71-75页 |
5.2 全球变暖下AMO对中国区域夏季干旱的影响 | 第75-80页 |
5.2.1 模态特征 | 第75-76页 |
5.2.2 数据重构 | 第76-78页 |
5.2.3 物理机制 | 第78-80页 |
5.3 PDO对中国区域夏季干旱的影响 | 第80-83页 |
5.3.1 数据印证 | 第80-81页 |
5.3.2 物理机制 | 第81-8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7页 |
6.1 总结 | 第84-86页 |
6.2 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