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电化学工业论文--电镀工业论文

电沉积制备Ni-W-P基耐磨减磨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复合电沉积技术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沉积原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复合电沉积原理与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复合镀层的分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影响电沉积质量的因素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复合电沉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纳米材料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分类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固体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第17-18页
    1.4 耐磨减磨复合镀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耐磨减磨复合镀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纳米自润滑复合镀层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二章 Ni-W-P复合镀层的制备、评价及测试方法第21-26页
    2.1 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设备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2.2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第22-23页
    2.3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热处理方法第23页
    2.4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评价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组织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差热分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XRD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EDS分析第24页
    2.5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性能测试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显微硬度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摩擦磨损性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耐腐蚀性能第25-26页
第三章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第26-37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26页
    3.2 Ni-W-P镀层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3.3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制备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制备的基本思路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镀液成分对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SiC和PTFE添加量对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质量的影响第32-3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组织研究第37-48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37页
    4.2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宏观形貌第37页
    4.3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Ni-W-P镀层的微观形貌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第39页
    4.4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差热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的差热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4.5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表面微观粗糙度和 3D形貌第41-43页
    4.6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的相组成第43-44页
    4.7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的能谱分析、成分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五章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第48-56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48页
    5.2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第48-49页
    5.3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第49-51页
    5.4 Ni-W-P-SiC-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极化曲线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交流阻抗谱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结论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的设计、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
下一篇:朗道理论中表面作用和弹性自由能各向异性诱导的扭曲形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