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高校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比较分析法第15页
    1.5 创新之处第15-16页
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第16-20页
    2.1 文化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文化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华文化第16页
    2.2 中华传统文化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中华传统文化概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第17-18页
    2.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第18页
    2.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,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健康发展第19-20页
第3章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0-23页
    3.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偏差第20-21页
    3.2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制度保障第21-22页
    3.3 高校没有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体系第22页
    3.4 高校教育载体、方式、方法单一第22-23页
第4章 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思考第23-33页
    4.1 科学规划,为大学生(高校)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基本遵循第23-24页
    4.2 认真实施,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完善课堂体系和教材体系,发挥课堂教学的灌输作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组织第二课堂活动,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开展主题实践,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加大宣传力度,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第28-29页
    4.3 健全制度,为大学生(高校)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根本保障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立培训制度,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健全高校领导体制,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立健全各种机制第30-31页
    4.4 大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调动大学生积极性,提升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增强当代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第31-33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33-3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33-3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34-35页
致谢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太极瑜伽健身价值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高校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”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研究--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