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0.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0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0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页 |
0.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0.2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0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0.3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2-14页 |
0.3.1 创新之处 | 第12页 |
0.3.2 不足之处 | 第12-14页 |
1 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与政策 | 第14-18页 |
1.1 数字经济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1.2 数字经济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3 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 | 第16-18页 |
2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| 第18-26页 |
2.1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上升 | 第18-19页 |
2.2 数字经济在各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差异较大 | 第19-24页 |
2.3 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2.3.1 信息安全问题 | 第24页 |
2.3.2 高端人才缺失 | 第24页 |
2.3.3 数字基础薄弱 | 第24-26页 |
3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| 第26-35页 |
3.1 指标体系设计与模型介绍 | 第26-28页 |
3.1.1 指标体系设计 | 第26-28页 |
3.1.2 模型介绍 | 第28页 |
3.2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统计分析 | 第28-35页 |
3.2.1 数据预处理 | 第28-29页 |
3.2.2 KMO和 Bartlett检验 | 第29页 |
3.2.3 主成分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.4 结果分析 | 第32-35页 |
4 中国数字经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35-46页 |
4.1 模型建立 | 第35-37页 |
4.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37页 |
4.3 实证分析 | 第37-46页 |
4.3.1 平稳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4.3.2 VAR模型 | 第38页 |
4.3.3 基于VAR的协整检验 | 第38-40页 |
4.3.4 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40-41页 |
4.3.5 脉冲响应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.6 方差分解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7 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6-51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6-51页 |
5.2.1 加快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| 第46-47页 |
5.2.2 加大数字经济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 | 第47-48页 |
5.2.3 完善知识产权法 | 第48页 |
5.2.4 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| 第48-49页 |
5.2.5 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