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体验与感触:大学生微信红包使用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、绪论第8-18页
    (一) 研究缘起第8-9页
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9-13页
    (三) 研究设计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概念界定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理论基础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 研究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4. 研究框架第17-18页
二、大学生微信红包使用概况第18-28页
    (一) 微信红包使用人群特征分析第18-21页
    (二) 微信红包发放相关因素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微信红包发放对象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微信红包发放频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 微信红包发放方式第24-25页
    (三) 微信红包收取相关因素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微信红包收取对象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微信红包收取频次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微信红包收取方式第26-27页
    (四) 小结第27-28页
三、微信红包使用动机分析第28-35页
    (一) 经济生活需要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 情感与社交的需要第29-31页
    (三) 从众心理第31-32页
    (四) 娱乐需要第32-34页
    (五) 小结第34-35页
四、微信红包使用所带来的影响第35-45页
    (一) 支付便捷与经济隐患并存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便捷的经济往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不容忽视的经济隐患第35-36页
    (二) 人际关系的强化与弱化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关系的强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关系的弱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热闹假象第40-41页
    (三) 娱乐需求的满足与生活精力的分散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娱乐需求的满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生活精力的分散第42页
    (四) 社会化过程的“助推器”第42-44页
    (五) 小结第44-45页
五、总结与反思第45-52页
    (一) 总结第45-46页
    (二) 反思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人际关系发展的新走向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移动金融技术需不断加强与完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 理性看待与使用时代产物第50-51页
    (三) 研究不足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4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4-55页
附录第55-59页
后记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在线旅游用户生成内容传播价值研究
下一篇:新闻人离职转型的积极意义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