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1.2.1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2.2 国外案例与文献综述 | 第18-20页 |
1.3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象 | 第20-22页 |
1.3.1 研究对象:新闻人 | 第20-21页 |
1.3.2 研究现象:新闻人离职转型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方法、思路与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22页 |
1.4.3 创新之处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新闻人离职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| 第23-31页 |
2.1 从历史层面追溯新闻人离职转型的积极意义 | 第23-26页 |
2.1.1 互联网新兴之初新闻人离职转型为传媒业内容上网提供人才 | 第23-24页 |
2.1.2 互联网兴盛之时新闻人离职转型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媒体人才 | 第24-25页 |
2.1.3 移动互联网时代名记、名嘴离职事件使其职业追求得到社会关注 | 第25页 |
2.1.4 移动互联网时代底层新闻人离职转型使其职业价值得以显现 | 第25-26页 |
2.2 从职业层面正视新闻人离职转型的积极意义 | 第26-31页 |
2.2.1 社会应该正视新闻人离职转型的职业流动 | 第27页 |
2.2.2 社会应该通过新闻人离职转型重识新闻人的媒介素养 | 第27-30页 |
2.2.3 社会可以通过新闻人离职转型提升民众的媒介素养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新闻人离职转型对传媒行业的积极意义 | 第31-39页 |
3.1 新闻人离职转型为新媒体发展带来专业主义 | 第31-34页 |
3.1.1 新闻人离职转型为新媒体发展构筑新型专业主义理念 | 第31-32页 |
3.1.2 新闻人离职转型以专业主义理念探索新媒体的内容生产 | 第32-34页 |
3.1.3 新闻人离职转型以专业主义探索新媒体的内容分发 | 第34页 |
3.2 新闻人离职转促使传统媒体反思其自身的专业性 | 第34-37页 |
3.2.1 新闻人离职转型加深了传统媒体的危机意识 | 第35-36页 |
3.2.2 新闻人离职转型促使传统媒体重新思考专业主义发展 | 第36页 |
3.2.3 新闻人离职转型促使传统媒体为挽留人才而进行改革 | 第36-37页 |
3.3 新闻人离职转型为传媒教育带来专业主义实践范本 | 第37-39页 |
3.3.1 新闻人离职转型有助于提高传媒学科教学的实践性 | 第37-38页 |
3.3.2 新闻人离职转型有助于提高传媒学科研究的实践性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新闻人离职转型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| 第39-46页 |
4.1 社会行业媒体化需要离职转型的新闻人 | 第39-40页 |
4.1.1 企业媒体化需要新闻人的品牌影响力 | 第39页 |
4.1.2 NGO与NPO媒体化需要新闻人的议程设置能力 | 第39-40页 |
4.1.3 政府组织媒体化需要新闻人的舆情应对能力 | 第40页 |
4.2 新闻人离职转型进入企业的积极意义 | 第40-42页 |
4.2.1 新闻人离职转型公关拓展企业的信息传播能力 | 第40-41页 |
4.2.2 新闻人离职转型创业开拓传统产业的新商业途径 | 第41-42页 |
4.3 新闻人离职转型进入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意义 | 第42-43页 |
4.3.1 新闻人离职转型做公益组织推动其公信力形成 | 第42页 |
4.3.2 新闻人离职转型做公益组织促使其规范化发展 | 第42-43页 |
4.4 新闻人离职转型进入政府组织的积极意义 | 第43-46页 |
4.4.1 新闻人离职从政以专业视角改善管理 | 第43-44页 |
4.4.2 新闻人离职从政以民生视角改善服务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新闻人离职转型对新闻人的积极意义 | 第46-50页 |
5.1 新闻人离职转型对已转型新闻人的积极意义 | 第46-48页 |
5.1.1 跳出转型前的职业困局 | 第46-47页 |
5.1.2 面临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 | 第47-48页 |
5.2 新闻人离职转型对在职新闻人的积极意义 | 第48-50页 |
5.2.1 启发在职新闻人做出调整 | 第48-49页 |
5.2.2 迫使在职新闻人重识坚守和转型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