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高灵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7-3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7-19页
    1.2 声表面波传感器概述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声表面波传感器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敏感机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压电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叉指换能器第21-22页
    1.3 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发展和现状第2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发展历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现状第2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1 温度性能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2 灵敏度和插入损耗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.3 生物检测应用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目标第34页
    1.4 论文内容安排第34-37页
2 声表面波传感器理论模型与分析第37-5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2.2 压电器件模型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压电晶体波动方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Love波简化理论模型第38-39页
    2.3 Love波传感器波速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质点运动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材料与波导层厚度对波速的影响第41-43页
    2.4 Love波传感器灵敏度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灵敏度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器件中的能量分布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质量灵敏度的计算第47-4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3 微型腔结构对声表面波传感器性能的提升第51-7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1页
    3.2 器件设计与模拟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有限元分析法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结构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材料选择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网格化、载荷设置和求解第54-55页
    3.3 仿真结果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掠表面体声波器件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带有波导层的声表面波器件(Love波器件)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SiO_2微型填充腔结构的波导器件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Ta微型填充腔结构的波导器件第59-60页
    3.4 对比与分析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频率特性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谐波响应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声波传播状态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微型腔深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质量负载灵敏度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3.5 Ta微型填充腔结构的波导器件加工第64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材料与尺寸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叉指换能器加工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微型腔刻蚀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金属钽填充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SiO_2波导层沉积第70-71页
    3.6 Ta微型填充腔结构的波导器件测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频率特性对比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质量负载灵敏度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4 癌胚抗原生物检测策略的构建第73-8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3-74页
    4.2 纳米金探针第74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纳米金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纳米金合成技术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纳米金性质测试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纳米金与抗体组装第77-78页
    4.3 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表面修饰与组装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表面基团修饰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表面抗体组装第80-8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5 提高声表面波传感器特异性的方法第83-103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3-84页
    5.2 声表面波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原理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瑞利波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声表面波力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非特异性结合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去除机理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力学分析第87-88页
    5.3 声表面波热效应分析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瑞利波热效应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瑞利波SAW器件设计与加工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瑞利波SAW器件热效应实验第89-91页
    5.4 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正交型声表面波传感器第91-9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正交型声表面波传感器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加工和测试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微通道加工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微流控检测系统第94-95页
    5.5 针对CEA抗原检测的声表面波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实验第95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荧光检测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1 材料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2 设备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3 检测策略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1.4 检测结果与讨论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正交型声表面波传感器非特异性结合去除测试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2.1 测试系统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2.2 RF信号对器件的影响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5.2.3 生物传感检测实验第100-102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6 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测试结果与讨论第103-111页
    6.1 直接法检测CEA实验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直接法检测步骤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直接法CEA检测结果和分析第103-105页
    6.2 纳米金放大法CEA检测实验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纳米金放大法CEA检测步骤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纳米金放大法CEA检测结果和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109-111页
7 总结与展望第111-115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111-112页
    7.2 论文创新点第112页
    7.3 未来工作展望第112-115页
致谢第115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29页
附录第129-130页

论文共1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预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几类切换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