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

中文摘要第9-12页
Abstract第12-15页
第一章 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导论第20-61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2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深刻变革的紧迫问题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 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第30-34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的重点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管理中的官本位与民本位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社会管理中的强制性与民主性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管理中的硬约束与软约束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 社会管理中的综合性与单一性第40-4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的现状第42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现状概要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特点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 内容解读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 简要评论第52-5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思路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58-61页
第二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涵与本质第61-99页
    一、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涵第61-77页
        1. 概念辨析第62-7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内涵界定第75-77页
    二、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本质第77-8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管理的价值引导第77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利益关系的思想协调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秩序的精神建构第86-89页
    三、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特点第89-99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宣泄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 预见性与防范性的统一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 经常性与应急性的统一第96-99页
第三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资源第99-148页
    一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第99-1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民主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理论第100-10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理论第106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. 思想疏导提高人民群众觉悟的理论第110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相一致的理论第115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 社会管理和思想疏导相统一的理论第122-127页
    二、中国古代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智慧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“决九川距四海,浚畎浍距川”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“决之使导,宣之使言”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“小决使导,闻而药之”第132-134页
    三、西方社会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第134-148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安全阀理论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说服改变态度理论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舆论控制理论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4. 社会有机团结理论第144-148页
第四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与内容第148-191页
    一、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第148-160页
        1. 理顺情绪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协调利益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   3. 维护秩序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   4. 凝心聚力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   5. 促进和谐第158-160页
    二、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容第160-191页
        1. 社会管理中的心理调适第160-16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社会管理中的情感沟通第166-170页
        3. 社会管理中的价值整合第170-175页
        4. 社会管理中的舆论引导第175-186页
        5. 社会管理中的共识凝聚第186-191页
第五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行机制第191-234页
    一、诉求表达机制第193-201页
        1. 保障诉求权利第193-19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畅通诉求渠道第196-19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倡导理性表达第199-201页
    二、分析研判机制第201-20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综合整理诉求第202-20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深刻分析诉求第203-20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把握重大诉求第207-209页
    三、沟通引导机制第209-2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聚焦诉求关切第209-2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坚持平等沟通第212-215页
        3. 加强多方互动第215-216页
        4. 深化思想引导第216-219页
    四、利益协调机制第219-22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正视利益冲突第220-22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寻求利益共识第223-225页
        3. 调处利益矛盾第225-228页
    五、评估反馈机制第228-2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评估疏导效能第229-2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反馈评估结果第230-232页
        3. 调控疏导过程第232-234页
第六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有效实施第234-270页
    一、加强思想疏导的力量整合第234-2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明晰管理各方的疏导职责第235-2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提高管理主体的疏导能力第236-237页
        3. 促进疏导主体的力量整合第237-238页
        4. 构建思想疏导的联动机制第238-240页
    二、注重思想疏导的虚实结合第240-2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把握思想问题背后利益诉求第241-2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区分利益诉求的正当与失当第242-243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实现实际利益解决思想问题第243-244页
    三、贯彻思想疏导的群众路线第244-25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第245-246页
        2. 把握群众的思想情绪第246-248页
        3. 明晰群众的利益诉求第248-249页
        4. 汲取群众的思想智慧第249-250页
        5. 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第250-252页
        6. 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第252-253页
    四、倡导相互批评的优良作风第253-260页
        1. 坚持团结和谐的批评愿望第254-25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倡导高度自觉的自我批评第256-25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加强良性互动的相互批评第258-260页
    五、优化思想疏导的方法组合第260-270页
        1. 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第260-263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策导向和思想导向相结合第263-264页
        3. 自我省思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第264-266页
        4. 说服教育和行为示范相结合第266-267页
        5. 启发自觉和制度规约相结合第267-270页
参考文献第270-279页
攻博成果第279-281页
后记第281-283页

论文共2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研究
下一篇:我国廉政建设中公民参与模式研究--从“政治动员”到“伙伴关系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