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美学论文--美学理论论文

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目的第10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时限第14-16页
第一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思想阐发的历史语境第16-28页
    一、抗日战争对马一浮美学思想的催化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马一浮的学术活动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抗日战争时期马一浮的活动轨迹和美学阐释第17-18页
    二、马一浮美学思想的中西积淀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留学海外对其思想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归国后治学重点的转移第21-23页
    三、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家的美学渊源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定位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关联第25-28页
第二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的美学思想阐发第28-55页
    一、马一浮抗战时期“心统六艺”的美学本体论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美的界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美的内核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美的实现第34-36页
    二、马一浮抗战时期“识仁”、“体仁”和“行仁”的美学表现论第36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美在关系”与“心统六艺”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真实的美、相对的美与“六艺”所蕴含的仁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真、善、美的统一第43-46页
    三、马一浮抗战时期“复性”的美育观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主敬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穷理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博文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笃行第52-55页
第三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美学理论的实践活动第55-66页
    一、抗战时期泰和宜山的国学讲座第55-58页
    二、抗战时期复性书院的美学实践第58-62页
    三、抗战时期以诗歌为代表的文艺活动第62-66页
第四章 马一浮抗战时期与其他思想家的美学沟通第66-75页
    一、马一浮与谢无量的美学交流第66-67页
    二、马一浮与熊十力的美学碰撞第67-69页
    三、马一浮与丰子恺的美学交往第69-71页
    四、马一浮与叶左文的美学论争第71-72页
    五、马一浮与竺可桢的美学冲突第72-75页
结语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1页
致谢第81-84页
个人简历第84-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定位与管理--以舟山市为例
下一篇:王阳明身心关系哲学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