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1. 引言 | 第7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·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7-8页 |
·对本研究国内外现状的综合评述 | 第8-10页 |
·国内研究的现状 | 第8-9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文献分析法 | 第11页 |
·类比法 | 第11页 |
·范例法 | 第11页 |
·实践法 | 第11-13页 |
2. 工业历史地段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3-19页 |
·历史地段的界定及分类 | 第13-14页 |
·历史地段的界定 | 第13页 |
·城市历史地段概念分类 | 第13-14页 |
·城市工业历史地段的价值内涵 | 第14-17页 |
·工业历史地段价值观的形成 | 第14-15页 |
·工业历史地段的价值评定 | 第15-17页 |
·更新设计 | 第17页 |
·城市更新基本理论 | 第17页 |
·有机更新的提出 | 第17页 |
·更新设计 | 第17页 |
·小结 | 第17-19页 |
3.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实践状况 | 第19-25页 |
·对待工业类历史地段态度的历史演变 | 第19-21页 |
·国内外产业类历史地段景观更新设计的现状及案例分析 | 第21-24页 |
·国内案例——中山歧江公园 | 第21-22页 |
·国外案例——鲁尔工业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| 第22-24页 |
·鲁尔工业区的历史背景 | 第22-23页 |
·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| 第23-24页 |
·小结 | 第24-25页 |
4. 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更新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| 第25-31页 |
·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景观环境更新的特征及要素 | 第25-26页 |
·原有景观环境的基本特征及要素构成 | 第25页 |
·更新设计的基本特征及要素构成 | 第25-26页 |
·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更新的设计的现实依据 | 第26-28页 |
·公众意识的改变 | 第26页 |
·生态技术的日趋成熟 | 第26-27页 |
·后工业时代美学的发展 | 第27-28页 |
·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更新的设计原则 | 第28-29页 |
·尊重的设计原则 | 第28页 |
·经济的设计原则 | 第28页 |
·生态的设计原则 | 第28页 |
·综合效益的设计原则 | 第28-29页 |
·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更新设计的目标 | 第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5. 城市工业历史地段景观更新设计的方法探究 | 第31-37页 |
·对城市工业历史地段不同尺度的设计构思 | 第31-33页 |
·整体宏观的设计思路 | 第31-32页 |
·从"视觉"到"触觉’的设计思维 | 第32-33页 |
·人工景观的更新设计 | 第33-35页 |
·原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| 第33-34页 |
·对工业构筑物与设备的更新利用 | 第34页 |
·对工业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| 第34-35页 |
·对工业历史地段生态景观的更新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生态治理的办法 | 第35页 |
·植物再生与治理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6. 结语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42-43页 |
获得成果目录 | 第43-44页 |
导师简介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