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页 |
·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| 第8-11页 |
·时间明清时期 | 第8-9页 |
·地点——徽州 | 第9-10页 |
·对象——"传统聚落"的"外部空间"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角度 | 第12页 |
·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法律依据 | 第12-14页 |
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国内学者对徽州传统聚落的研究情况 | 第14页 |
·国内乡土建筑保护理论的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关于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保护的学术争论 | 第15-16页 |
·探讨"大量"甚至是"全部"保护与"少量"保护的争论 | 第15-16页 |
·"整旧如旧"与"整旧如新"的争论 | 第16页 |
·国内传统聚落外部空间保护性研究的实例分析 | 第16-18页 |
·楠溪江流域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保护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·西方国家对城镇聚落保护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日本学者对传统聚落的调查研究 | 第19页 |
·国外传统城镇聚落外部空间修复的实例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意大利卡武尔广场修复实例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意大利博塔里建筑群的新建广场修复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意大利巴里特大街改造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国外对传统城镇聚落外部空间保护的研究小结 | 第23-25页 |
·国外聚落外部空间的保护修复策略 | 第23-25页 |
·国外对传统城镇聚落外部空间保护所带来的启示 | 第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模式研究 | 第26-50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形成的影响因素 | 第26-29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形成是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 | 第26页 |
·宗法及伦理道德观念等制约了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 | 第26-27页 |
·交往方式对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堪与习俗对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·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徽商经济对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| 第29-4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的外部水系空间归纳 | 第30-3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的外部水口空间 | 第30-31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的外部水圳空间 | 第31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的外部水塘空间 | 第31-3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的外部水街空间 | 第3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街巷空间分析 | 第33-38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的街空间 | 第33-35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的巷空间 | 第35-37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街巷空间的尺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的外部广场(坦)空间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广场空间分类归纳 | 第38-41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广场空间尺度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的牌坊空间解析 | 第42-4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牌坊的文化内涵 | 第42-4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牌坊的建造形式 | 第4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"向心型"构成研究 | 第44-49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"中心"解析 | 第44-45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"界面"解析 | 第45-48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底界面 | 第45-47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侧界面 | 第47-48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"形态"解析 | 第48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4 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审美特性研究 | 第50-60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色彩美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形式序列美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寂静美分析 | 第5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意境美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天人合一美 | 第54-55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自然美 | 第55-57页 |
·"水"的美学意义在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中的体现 | 第57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0页 |
5 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保护研究 | 第60-68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优化 | 第60-6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环境的优化与重组 | 第60-61页 |
·旅游发展对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商业空间和配套设施的增加 | 第62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| 第62-6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| 第6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的有机修复保护原则 | 第63-67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有机修复理论的提出 | 第63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"整旧如旧"与"整新如旧"修复的辨析 | 第63-64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有机修复原则 | 第64-65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有机修复策略 | 第65-66页 |
·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有机修复与整体性保护的关系 | 第66-67页 |
·整体性保护指导着有机修复的发展方向 | 第66页 |
·有机修复体现着整体性保护的内容 | 第66-67页 |
·小结 | 第67-68页 |
6 结语 | 第68-72页 |
·研究主要结果 | 第68-70页 |
·深入探讨了"人——外部空间——保护"之间的关系 | 第68页 |
·总结了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"向心型"的独特性构成 | 第68-69页 |
·总结了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审美特性 | 第69页 |
·总结了徽州传统聚落中外部空间有机修复理论的保护原则 | 第69页 |
·借古鉴今、传承创新在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中的体现 | 第69-70页 |
·结论 | 第70页 |
·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4-76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