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绝对湿度控湿的VAV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2页 |
1.5 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3-15页 |
2 空气温湿度控制方法研究 | 第15-37页 |
2.1 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 | 第15-21页 |
2.1.1 基本原理 | 第15页 |
2.1.2 变风量空调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| 第15-17页 |
2.1.3 变风量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控制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1.4 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(VAV BOX) | 第19-20页 |
2.1.5 变风量空调末端控制回路 | 第20-21页 |
2.2 湿空气物理性质及焓湿图 | 第21-29页 |
2.2.1 温湿度相关知识 | 第21页 |
2.2.2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| 第21-25页 |
2.2.3 湿空气的焓湿图 | 第25-26页 |
2.2.4 湿空气热力学方程 | 第26-29页 |
2.3 本文采用的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案 | 第29-35页 |
2.3.1 房间的室温调节 | 第29-30页 |
2.3.2 房间湿度调节 | 第30-31页 |
2.3.3 温湿度联合控制过程 | 第31-33页 |
2.3.4 温、湿度设定值的确定 | 第33-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变风量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仿真研究 | 第37-75页 |
3.1 系统建模 | 第37-39页 |
3.1.1 建模方法 | 第37页 |
3.1.2 辨识原理及步骤 | 第37-38页 |
3.1.3 系统辨识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2 系统对象模型的建立 | 第39-59页 |
3.2.1 AHU2风机静压控制回路建模 | 第39-44页 |
3.2.2 二次泵压差控制回路建模 | 第44-48页 |
3.2.3 房间湿度控制回路建模 | 第48-53页 |
3.2.4 末端控制回路建模 | 第53-59页 |
3.3 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及寻优算法分析 | 第59-64页 |
3.3.1 PID控制器 | 第59-60页 |
3.3.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| 第60-62页 |
3.3.3 单纯形算法寻优 | 第62-64页 |
3.4 中央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仿真研究 | 第64-74页 |
3.4.1 风机定静压控制仿真 | 第64-66页 |
3.4.2 二次泵压差控制回路仿真与分析 | 第66-67页 |
3.4.3 房间湿度控制回路仿真与分析 | 第67-69页 |
3.4.4 末端控制回路仿真分析 | 第69-71页 |
3.4.5 房间温、湿度联合控制仿真分析 | 第71-7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4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优化控制实验研究 | 第75-85页 |
4.1 实验室系统硬件介绍 | 第75-76页 |
4.2 软件实现 | 第76-77页 |
4.3 变风量空调系统房间温湿度控制方案实施 | 第77-82页 |
4.3.1 夏季工况冷水机组出水温度的控制 | 第77-78页 |
4.3.2 冷冻水二次泵-定压差控制 | 第78-79页 |
4.3.3 AHU2风机-定静压控制 | 第79-80页 |
4.3.4 变风量中央空调室内温湿度联合控制 | 第80-82页 |
4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2-8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5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5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85-86页 |
5.2 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附录 | 第91-98页 |
1 图表目录 | 第91-95页 |
2 环境温度、相对湿度、露点对照表 | 第95-96页 |
3 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对应表 | 第96-98页 |
4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| 第98页 |
5 硕士研究生阶段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