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配电网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| 1.2.1 传统的配电网保护配置方案 | 第11-14页 |
| 1.2.2 配电网故障恢复技术概述 | 第14页 |
| 1.2.3 智能多代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1.3 我国配电网现状及主要问题 | 第16-18页 |
| 1.4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运行和保护的影响 | 第20-40页 |
| 2.1 分布式电源的故障电流特性 | 第20-21页 |
| 2.2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故障和操作时动态行为仿真 | 第21-34页 |
| 2.2.1 典型分布式电源模型建模 | 第21-25页 |
| 2.2.2 风机动态行为仿真 | 第25-29页 |
| 2.2.3 光伏动态行为仿真 | 第29-34页 |
| 2.3 DG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测、控制和保护功能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9页 |
| 2.3.1 电流保护 | 第34-37页 |
| 2.3.2 自动重合闸 | 第37-38页 |
| 2.3.3 重合器和分段器配合的保护 | 第38-39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三章 分散自治型配电网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设计 | 第40-50页 |
| 3.1 分散自治型自愈系统二层结构架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3.2 分散自治型自愈控制模式选择依据 | 第41-45页 |
| 3.2.1 智能多代理技术适应性 | 第41-43页 |
| 3.2.2 分散式控制与集中式控制对比与协调 | 第43-44页 |
| 3.2.3 系统架构对不同网架结构的适应性 | 第44-45页 |
| 3.3 分散自治型自愈系统基本单元功能设计 | 第45-49页 |
| 3.3.1 配电网运行状态划分 | 第46页 |
| 3.3.2 分布式智能单元状态响应 | 第46-49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四章 分散自治型故障定位与隔离模式 | 第50-74页 |
| 4.1 分布式智能控制保护集成单元模型建立 | 第50-54页 |
| 4.1.1 信息采集模块 | 第51页 |
| 4.1.2 状态辨识模块 | 第51-53页 |
| 4.1.3 信息交互与应答 | 第53页 |
| 4.1.4 自愈决策流程设计 | 第53-54页 |
| 4.2 外部故障定位与隔离 | 第54-58页 |
| 4.2.1 故障场景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4.2.2 故障定位规则 | 第56-58页 |
| 4.3 内部故障定位与隔离 | 第58-61页 |
| 4.3.1 故障场景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4.3.2 故障定位规则 | 第60-61页 |
| 4.4 实验仿真分析 | 第61-73页 |
| 4.4.1 外部故障定位与隔离 | 第63-67页 |
| 4.4.2 其他类型故障 | 第67-69页 |
| 4.4.3 节点内部故障定位与隔离 | 第69-73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五章 分散自治型故障恢复模式 | 第74-83页 |
| 5.1 故障恢复策略 | 第74-75页 |
| 5.2 联络方案选择 | 第75-78页 |
| 5.3 实验仿真分析 | 第78-82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1-92页 |
| 致谢 | 第92-93页 |
| 附表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