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邦《降b小调谐谑曲》音乐特征及演奏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一、选题来源 | 第7-8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(一) 文献法 | 第8页 |
(二) 实践法 | 第8-9页 |
一、肖邦与谐谑曲 | 第9-14页 |
(一) 肖邦生平 | 第9-10页 |
(二) 肖邦创作 | 第10-11页 |
(三) 谐谑曲发展概述 | 第11-12页 |
(四) 肖邦谐谑曲简述 | 第12-14页 |
二、《降b小调谐谑曲》分析 | 第14-30页 |
(一) 创作背景 | 第14页 |
(二) 曲式结构 | 第14-23页 |
1. 呈示部 | 第15-17页 |
2. 展开部 | 第17-20页 |
3. 再现部 | 第20-21页 |
4. 尾声 | 第21-23页 |
(三) 音乐特征 | 第23-30页 |
1. 丰富的戏剧素材 | 第23-24页 |
2. 如歌的旋律音调 | 第24-27页 |
3. 浓郁的民族情怀 | 第27-30页 |
三、《降b小调谐谑曲》演奏诠释 | 第30-44页 |
(一) 强弱力度的控制 | 第30-32页 |
(二)不同旋律风格的表现 | 第32-39页 |
1. 抒情性旋律 | 第33-35页 |
2. 华彩性旋律 | 第35-39页 |
(三)民族元素的把握 | 第39-40页 |
(四)踏板的使用 | 第40-41页 |
(五)自由速度的运用 | 第41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附录 | 第46-70页 |
读硕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