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工艺美术论文--中国工艺美术论文--工商工艺美术论文

《有影·影无》书籍装帧设计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设计内容概述第10-15页
    1.2 设计思路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1.3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设计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7-19页
    1.5 设计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6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国内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国外相关研究第22-24页
第二章 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2.1 书籍装帧的基本特征第24-26页
    2.2 书籍装帧形态发展趋势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知识与文化发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科学理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文化方向理论第27页
    2.3 书籍装帧历史发展给现代发展带来的影响第27-30页
第三章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第30-50页
    3.1 中华民族“有与无的文化概念”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老子“有与无”的思想第30页
    3.2 影子在中西方设计中的发展应用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国最早的用影子计时器的形式——日晷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西方用影子计算时间的方法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阳光照射——日子的长短第32页
    3.3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的设计文化研究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图形的应用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文字设计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颜色配置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材料的选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形态设计第36-39页
    3.4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的特征在设计中的表现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光阴表现中的影“有和无”在设计中的应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黑和白中的影“有和无”在设计中的应用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阴刻和阳刻中的影“有和无”在设计中的应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镂空和雕刻的影“有和无”在设计中的应用第42-44页
    3.5 有影·影无在装帧设计的形式研究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图案元素的重构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字体元素的变异与重构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造型的功能与形式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空间元素在设计上的应用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材料元素和现代工艺在设计上的应用第48-50页
第四章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的商业理念分析第50-62页
    4.1 设计案例背景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4.2 装帧设计对市场运营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保护历史文化的积淀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市场发展对书籍装帧的迭代要求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书籍装帧对市场运营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4.3 设计调研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书籍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4.4 市场调研问卷分析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对问卷诸题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的市场定位第59-62页
第五章 有影·影无书籍装帧设计实例研究第62-126页
    5.1 有影·影无设计内容概述第62-63页
    5.2 主题阐述第63-64页
    5.3 有影影无设计说明第64-65页
    5.4 草图演示(设计尺寸图)第65-71页
    5.5 作品展示第71-126页
第六章 设计结论第126-130页
    6.1 设计过程第126-127页
    6.2 设计总结第127-130页
致谢第130-132页
参考文献第132-136页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第136-138页
附录B 问卷调查第138页

论文共1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共终端用户界面可用性研究
下一篇:大理白族元素在陶瓷首饰设计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