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青少年论文

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、成因及预防途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数据来源与说明第15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特色与难点第15-17页
第二章 文献评述第17-22页
    2.1 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外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的研究历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国内关于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途径的相关研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的宏观途径相关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村未成人违法犯罪预防的微观具体措施的相关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文献评述第21-22页
第三章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第22-32页
    3.1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基本概况第22页
    3.2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犯罪的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与性别状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与职业状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状况第25-26页
    3.3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点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人员籍贯与趋势特征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性特征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其他特征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四章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 4.1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违法犯罪成因的理论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4.2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因的实证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临安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自身因素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因素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会因素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节第37-38页
第五章 临安市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途径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5.1 基于违法犯罪社会心理学的预防路径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途径一: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自身预防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途径二: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预防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途径三: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学校预防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途径四: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第41页
    5.2 基于典型犯罪类型的预防路径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性侵犯罪的预防路径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毒品犯罪的预防路径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基于网络犯罪的预防路径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基于盗窃犯罪的预防路径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节第46-47页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47-49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6.2 讨论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附录第52-54页
个人简历第54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吉县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
下一篇:基于自我概念视角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