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、意义和背景 | 第10-13页 |
1.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2 跟踪审计的提出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7-19页 |
1.4.1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1.4.2 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9-30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2.1.1 政府投资项目 | 第19页 |
2.1.2 跟踪审计 | 第19-21页 |
2.2 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8页 |
2.2.1 跟踪审计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.2 跟踪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| 第22-25页 |
2.2.3 跟踪审计的程序以及方式 | 第25-28页 |
2.3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理论基础 | 第28-30页 |
2.3.1 权力制约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3.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0-38页 |
3.1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6页 |
3.1.1 法律依据不足,工作机制不健全 | 第30-31页 |
3.1.2 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制约,审计风险加大 | 第31-33页 |
3.1.3 审计证据的搜集方法存在争议 | 第33-34页 |
3.1.4 审计力量不足,审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| 第34-36页 |
3.2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2.1 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36页 |
3.2.2 审计独立性受到挑战,审计风险加大 | 第36页 |
3.2.3 审计的方式方法有待更新 | 第36-37页 |
3.2.4 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推进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| 第38-45页 |
4.1 健全相关法律依据,总结跟踪审计经验 | 第38-40页 |
4.1.1 健全完善跟踪审计相关法律依据 | 第38-39页 |
4.1.2 注重总结跟踪审计经验 | 第39页 |
4.1.3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| 第39-40页 |
4.2 准确把握审计监督定位,保持审计独立性 | 第40-42页 |
4.2.1 明确规定聘用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费用列支渠道 | 第40页 |
4.2.2 科学界定审计监督权 | 第40-41页 |
4.2.3 抓好对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监督工作 | 第41-42页 |
4.3 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| 第42-43页 |
4.3.1 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| 第42-43页 |
4.3.2 落实审计整改工作 | 第43页 |
4.4 不断整合审计资源,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| 第43-45页 |
4.4.1 整合审计资源,创新组织形式 | 第43页 |
4.4.2 适应跟踪审计需要,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| 第43-45页 |
第5章 S项目跟踪审计的案例分析 | 第45-49页 |
5.1 S项目基本情况 | 第45-46页 |
5.2 审计重点 | 第46页 |
5.3 审计方法 | 第46-47页 |
5.4 S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问题及不足 | 第47-48页 |
5.4.1 跟踪审计缺乏整体审计计划 | 第47页 |
5.4.2 跟踪审计的定位不是很准确,未体现出跟踪审计的特点和优势 | 第47页 |
5.4.3 审计人力资源短缺和审计人员素质不到位 | 第47-48页 |
5.5 改进支持S项目跟踪审计的建议 | 第48-49页 |
5.5.1 制定审计计划 | 第48页 |
5.5.2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,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后记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