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

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绪论第15-42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依据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7-19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第19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国内研究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观点评述第29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1.4 概念厘定及概念辨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概念厘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概念辨析第37-41页
    1.5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创新之处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不足之处第41-42页
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探析第42-62页
    2.1 廉政价值凝练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廉洁:共产党宗旨意识的核心价值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廉价: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诚信: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本质要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公正: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第46-47页
    2.2 廉政技术推广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产力:廉政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科学技术:廉政建设的革命性因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网络技术:现代廉政建设的关键因素第49页
    2.3 廉政理念培育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廉政教育价值:培育廉政理念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廉政教育目标:树立公仆意识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廉政教育内容:崇德遵纪守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廉政教育方法:重视科技辅助第51页
    2.4 廉政制度建设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领导体制:强调反腐机关的权威性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制度规范:强调权力制约的有效性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道德规范:强调反腐倡廉的基础性第54-55页
    2.5 廉政行为养成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秉公用权:注重权力行使的公开透明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权力制约:注重公共权力的民主监督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严惩腐败:注重权力异化的严厉查处第58-59页
    2.6 廉政评价运用,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评价主体: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评价方法: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权利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评价结果:保障人民群众的罢免权利第60-62页
第三章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缘起及特点第62-72页
    3.1 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缘起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科技因素:网络技术和网络设施的运用和普及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社会因素: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政治因素:公民社会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文化因素:腐败文化和腐朽思想的冲击和渗透第64页
    3.2 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演变轨迹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运动反腐:惩处为主的廉政建设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权力反腐:权威震慑的廉政建设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制度反腐:权力制约的廉政建设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文化反腐,源头治理的廉政建设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网络反腐,技术渗透的廉政建设第67-68页
    3.3 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时代性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民族性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先进性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大众性第71-72页
第四章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困境第72-95页
    4.1 积极推进网络建设,但网络管理明显滞后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网络设施建设较快,但弱势群体使用不足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,但腐败信息难以过滤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网络管理机构众多,但违法行为难以遏制第74-75页
    4.2 开展网络廉政教育,但网络侵权频频发生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加强廉政理论研究,但网络侵权难以处理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宣扬诚信价值理念,但欺诈行为充斥网中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倡导公正价值理念,但网络侵权现象严重第80-82页
    4.3 加强网络监督立法,但网络监督渠道不畅第82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鼓励网民民主监督,但网络反腐体制不顺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网络反腐成就斐然,但法律制度明显滞后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制定网民行为规范,但可能影响反腐热情第84-86页
    4.4 倡导权力运行透明,但网络公开力度不够第86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推行网络政务透明,但公开信息过于敷衍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,但有意阻扰网民监督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加大腐败打击力度,但查处腐败毅力不足第89-90页
    4.5 开展网络廉政评价,但评价缺乏公众认同第90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官方组织网络廉评,但评价缺乏公信力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民间组织网络廉评,但评价缺乏客观性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网络大V网络廉评,但评价缺乏公正性第94-95页
第五章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困境成因分析第95-105页
    5.1 物质层面:财政投入不足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网络建设投入不足,弱势群体扶持不够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网络研发投资不足,技术过滤动力缺乏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网络监管整合不够,监管责任严重缺失第97页
    5.2 精神层面:廉政理念淡薄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社会腐败理念盛行,网络社会伦理道德缺失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官场腐败行为盛行,网络廉洁教育效率低下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教育资源缺乏整合,网络廉政教育事倍功半第98-99页
    5.3 制度层面:顶层设计缺失第99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反腐机关查处效率不高,使网络反腐风生水起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网络反腐法律供给缺失,使网民反腐无章可依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网络反腐制度配套不足,使网民反腐保障不力第100-101页
    5.4 行为层面,缺乏反腐决心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党务政务透明不够,致使网络社会信任危机加剧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官网反腐渠道不畅,致使民间网络反腐日益高涨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查处贪腐官员不力,致使网民怀疑政府反腐毅力第102页
    5.5 评价层面,评价体系滞后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网络廉政评价规范性缺失,评价指标不科学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网络廉政评价严谨性缺失,评价方法不适用第10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网络廉政评价群众性缺失,评价主体范围窄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网络廉政评价保障性缺失,考评结果效用低第104-105页
第六章国外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第105-115页
    6.1 普及网络设施,提升网络管理水平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普及网络设施,疏通民主诉求渠道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强化网络监管,遏制网络侵权行为第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加强技术研发,过滤不良网络信息第106-107页
    6.2 加强网络教育,培育廉政价值理念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理论结合实际,丰富廉政教育内容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加强网民教育,拓宽廉政教育对象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利用网络载体,丰富廉政教育形式第108页
    6.3 完善反腐制度,规范网民反腐行为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加强廉政建设,健全网络反腐体制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注重权力监督,完善网络反腐规范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遏制侵权行为,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第109-110页
    6.4 践行公务透明,疏通网络反腐渠道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推进电子政务,实现权力网络透明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加强舆论监督,疏通网络监督渠道第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坚决查处腐败,严惩违法犯罪分子第111-112页
    6.5 推行网民评廉,科学设计评价体系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贯彻民主原则,实施网络民主廉评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科学组织实施,健全网络廉评体制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细化廉评内容,科学设计指标体系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强化责任追究,落实网络廉评效力第113-115页
第七章中国特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第115-126页
    7.1 科技助廉,夯实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优化网络基础设施,提升弱势群体网络话语权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强化网络技术研发,唱响网络廉政建设主旋律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加强网络舆情监管,掌控网络廉政宣传主阵地第116页
    7.2 教化育廉,培育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凝练廉政价值理念,酿造网络廉政教育氛围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加强官员廉政教育,放大网络廉政示范效应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科学设计教育体系,提升网络廉政教育效率第118页
    7.3 制度保廉,完善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强化权力制约,创新网络反腐领导体制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疏通监督渠道,完善网络反腐规章制度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厘定权利界限,健全网络言行道德规范第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规范权力运行,建立廉政技术网络固化制度第120页
    7.4 行为固廉,养成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行为习惯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加大公务透明力度,养成网络监督的习惯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做好网络舆情评估,养成过错纠偏的习惯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3 疏通网上举报渠道,养成网络反腐的习惯第122页
        7.4.4 加大违法查处力度,养成依法上网的习惯第122-123页
    7.5 评价导廉,健全网络廉政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第123-12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完善网络廉政评价指标体系,增强科学性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丰富网络廉政评价形式手段,增强适用性第124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扩大网络廉政评价主体范围,增强群众性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7.5.4 科学运用网络廉政评价结果,增强实效性第125-126页
第八章结语第126-128页
致谢第128-130页
参考文献第130-142页
在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2-144页

论文共1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
下一篇:中国式大片的发生与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