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航空、航天论文--航天(宇宙航行)论文--航天仪表、航天器设备、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--制导与控制论文--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

基于星敏感器的捷联惯性/天文组合导航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星敏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星敏感器发展历史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星敏感器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星敏感器关键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1.3 INS/CNS的发展历史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7-20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第20-23页
第2章 SINS/CNS组合导航及其基本原理第23-42页
    2.1 常用坐标系和姿态描述参数第23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姿态描述参数第26-29页
    2.2 基于星敏感器的天文导航原理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星敏感器的测姿原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天文导航自主定位原理第30-32页
    2.3 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第32-34页
    2.4 组合导航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建模方法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SINS/CNS互补特性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SINS/CNS分类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SINS/CNS模型建立第36-4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3章 星敏感器及其星图识别算法第42-69页
    3.1 星敏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第42-43页
    3.2 星敏感器主要技术指标第43-46页
    3.3 星图预处理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星图分割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质心定位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3.4 星表及导航星库的建立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星表简介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导航星库的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 3.5 星图识别算法第52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三角形算法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栅格算法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扩充栅格算法第57-68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4章 折射星的星图识别算法第69-84页
    4.1 传统的折射星识别方案第69-72页
    4.2 单星敏感器的折射星识别方案第72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星敏感器安装角度的确定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折射星的识别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折射角的计算第80-81页
    4.3 计算机仿真第81-8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5章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SINS/CNS组合导航方法第84-103页
    5.1 传统算法第84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姿态更新算法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速度更新算法第89-90页
    5.2 对偶四元数算法第90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对偶四元数及螺旋矢量第91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SINS/CNS组合导航系统的对偶四元数误差模型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导航参数误差量计算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对偶四元数更新算法第98-99页
    5.3 仿真分析第99-10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6章 基于星光折射的SINS/CNS组合导航方法第103-123页
    6.1 星光折射导航基本原理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基本原理说明和折射模型建立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大气密度误差和量测误差对折射导航的影响第105-107页
    6.2 组合导航模型的建立第107-112页
    6.3 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第112-117页
    6.4 仿真与分析第117-12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22-123页
结论第123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35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5-136页
致谢第136页

论文共13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
下一篇:敏捷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与稳定控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