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3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研究 | 第17-22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17-20页 |
2.1.1 新农村内涵和特征 | 第17页 |
2.1.2 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1.3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2.1.4 新农村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| 第19-20页 |
2.2 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.1 供给需求理论 | 第20页 |
2.2.2 产业结构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南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22-27页 |
3.1 南雄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| 第22页 |
3.2 南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2-27页 |
3.2.1 初步构建了南雄乡村旅游创建机制 | 第23页 |
3.2.2 日臻完善的交通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便捷通道 | 第23-24页 |
3.2.3 厚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名胜古迹看点 | 第24-25页 |
3.2.4 特色农家乐展示了南雄乡村旅游的独特风采 | 第25-26页 |
3.2.5 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优美的旅游环境基层 | 第26页 |
3.2.6 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取得一定的成果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南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7-31页 |
4.1 南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4.1.1 旅游基础条件提升缓慢 | 第27页 |
4.1.2 旅游经营管理不规范 | 第27-28页 |
4.1.3 品牌宣传意识不足 | 第28页 |
4.1.4 旅游产品关联度不高 | 第28-29页 |
4.2 南雄乡村旅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1页 |
4.2.1 政府发挥作用不明显 | 第29页 |
4.2.2 没有全域性的规划布局 | 第29-30页 |
4.2.3 缺乏专业的相关人才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韩国新村建设中乡村旅游的发展经验借鉴 | 第31-37页 |
5.1 韩国乡村旅游政策的制定背景 | 第31页 |
5.2 韩国乡村旅游政策的演变及主要内容 | 第31-34页 |
5.2.1 导入期发展个别经营型乡村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32-33页 |
5.2.2 成长期发展村庄经营型乡村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 | 第33-34页 |
5.3 韩国乡村旅游相关的部分制度 | 第34-37页 |
5.3.1 相关法律制度 | 第34-35页 |
5.3.2 制定乡村事务长制度 | 第35页 |
5.3.3 制定农渔村体验观光保险制度 | 第35-36页 |
5.3.4 制定质量管理教育制度 | 第36-37页 |
第六章 南雄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对策 | 第37-44页 |
6.1 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 | 第37-39页 |
6.1.1 强化政府责任落实 | 第37页 |
6.1.2 提供财税优惠支持 | 第37-38页 |
6.1.3 加快完善配套设施 | 第38-39页 |
6.2 实行全域性的旅游布局 | 第39-42页 |
6.2.1 制定全市“一盘棋”规划 | 第39-40页 |
6.2.2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| 第40-41页 |
6.2.3 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| 第41页 |
6.2.4 坚持“旅游业+”创新融合发展 | 第41-42页 |
6.3 培养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管理人才 | 第42-44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