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(一)教师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| 第10页 |
(二)“国培计划”是高规格、示范性的教师培训项目 | 第10-11页 |
(三)有关“国培计划”执行分析的系统性研究匮乏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核心概念 | 第11-13页 |
(一)“国培计划” | 第11-12页 |
(二)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 | 第12页 |
(三)教育政策执行 | 第12-13页 |
四、理论基础 | 第13-15页 |
(一)成人教育理论 | 第13页 |
(二)培训迁移理论 | 第13-15页 |
五、研究综述 | 第15-20页 |
(一)国内研究梳理 | 第15-18页 |
(二)国外研究梳理 | 第18-20页 |
六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20-22页 |
(一)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(二)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七、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| 第22-24页 |
(一)研究创新 | 第22-23页 |
(二)研究不足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“国培计划”在省级层面的执行过程分解 | 第24-30页 |
一、培训准备阶段 | 第25-26页 |
(一)制定与审核项目规划 | 第25页 |
(二)遴选培训机构 | 第25-26页 |
(三)选派参训学员 | 第26页 |
二、培训实施阶段 | 第26-27页 |
(一)实施集中培训 | 第26页 |
(二)开展训后跟踪指导活动 | 第26-27页 |
三、培训总结(考评与反馈)阶段 | 第27-30页 |
(一)开展项目绩效考评 | 第27-29页 |
(二)总结项目实施工作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“国培计划”在省级层面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0-48页 |
一、培训准备阶段 | 第30-33页 |
(一)项目规划制定与审核存在的问题 | 第30页 |
(二)培训机构遴选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(三)参训学员选派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二、培训实施阶段 | 第33-41页 |
(一)集中培训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9页 |
(二)训后跟踪指导活动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1页 |
三、培训总结(考评与反馈)阶段 | 第41-48页 |
(一)项目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5页 |
(二)项目实施总结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8页 |
第四章“国培计划”在省级层面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归因分析 | 第48-58页 |
一、政策本身缺陷 | 第48-50页 |
(一)政策内容模糊笼统 | 第48-49页 |
(二)考评奖惩机制不健全 | 第49-50页 |
(三)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缺失 | 第50页 |
二、内在张力 | 第50-58页 |
(一)教师培训的层级设计与整体规划之间的张力 | 第51页 |
(二)培训机构遴选机制的封闭型与开放型之间的张力 | 第51-52页 |
(三)培训专家的人情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之间的张力 | 第52-53页 |
(四)培训内容的强制性与培训需求的自主性之间的张力 | 第53-54页 |
(五)培训指标的硬性分配与教师自主选择之间的张力 | 第54-58页 |
第五章“国培计划”执行效果的改进建议 | 第58-66页 |
一、完善政策本身 | 第58-61页 |
(一)明确政策的具体内容 | 第58页 |
(二)健全考评奖惩机制 | 第58-60页 |
(三)完善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| 第60-61页 |
二、减少内在张力 | 第61-66页 |
(一)整体规划教师培训 | 第61-62页 |
(二)构建开放型的教师培训机构体系 | 第62页 |
(三)加强培训师资管理 | 第62-64页 |
(四)下放教师培训权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附录A“国培计划”参训学员培训需求情况调查 | 第74-78页 |
附录B 培训课堂观察表 | 第78-80页 |
附录C 参训学员访谈提纲 | 第80-82页 |
附录D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访谈提纲 | 第82-84页 |
附录E 教师工作坊坊主访谈提纲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