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贵重金属论文--金论文

阿合奇县阿沙哇义金矿床岩石破碎—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中亚(南天山式)金成矿带的研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区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对围岩破碎-蚀变与成矿关系的研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区以往勘查工作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2页
    1.5 完成工作量第12-13页
第2章 区域和矿区地质概述第13-25页
    2.1 区域地质第13-15页
    2.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1:20 万地球化学特征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1:5 万地球化学特征第18-21页
    2.3 矿区地质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矿区地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矿区构造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岩浆岩第23-25页
第3章 矿体、矿石及围岩蚀变特征研究第25-39页
    3.1 矿体特征及围岩特征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矿体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矿体围岩特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矿体分带性第25-27页
    3.2 矿石特征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矿石及脉石矿物组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金赋存状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矿石类型第31页
    3.3 围岩蚀变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蚀变类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蚀变分带性第32-33页
    3.4 成矿期次、阶段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变质热液期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表生氧化期第36页
    3.5 围岩蚀变演化第36-37页
    3.6 蚀变与矿化强度的关系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硅化与金矿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黄铁绢云英岩化与金矿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蚀变岩中金的富集规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第38-39页
第4章 成矿流体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第39-47页
    4.1 流体包裹样品特征及研究方法第39页
    4.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第39-41页
    4.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第41-44页
    4.4 成矿流体的不混溶性第44-45页
    4.5 成矿流体性质第45页
    4.6 H、O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5-47页
第5章 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探讨第47-55页
    5.1 成矿物质来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元素背景及分布特征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S同位素第49-50页
    5.2 构造聚矿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5.3 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过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成矿流体演化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成矿过程第51-52页
    5.4 矿床成因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5.5 矿床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找矿标志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找矿模型第54-55页
第6章 结论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1页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流体力学方法的边坡液化流滑特性研究
下一篇:英坨地区高台子油层测井资料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