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导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3页 |
(二)比较分析法 | 第13页 |
(三)访谈法 | 第13页 |
(四)案例分析法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五、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| 第14-15页 |
(一)研究角度创新 | 第14页 |
(二)困难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理论概述 | 第15-22页 |
一、民主党派相关概念 | 第15-18页 |
(一)民主党派概念及历史形成 | 第15-17页 |
(二)统一战线 | 第17页 |
(三)民主党派的职能 | 第17-18页 |
二、参政议政相关概念 | 第18-19页 |
(一)参政议政的概念 | 第18页 |
(二)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范围 | 第18页 |
(三)人民政协 | 第18-19页 |
三、机制相关概念 | 第19页 |
(一)机制的解释 | 第19页 |
(二)参政议政机制的解释 | 第19页 |
四、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(一)政策过程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二)协商民主理论 | 第20页 |
(三)政党功能理论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苏州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运行现状 | 第22-30页 |
一、苏州市民主党派基本情况和特点 | 第22页 |
二、苏州市民主党派现有参政议政机制情况分析 | 第22-26页 |
(一)苏州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运作主体分析 | 第22-23页 |
(二)苏州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运作平台分析 | 第23-26页 |
三、苏州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情况概述 | 第26-30页 |
(一)“两会”提案、建议案情况 | 第26-27页 |
(二)党派各类参政议政信息的采纳情况 | 第27-28页 |
(三)党派参政议政的社会影响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苏州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问题与困难 | 第30-34页 |
一、党派参政议政机制运行主体方面 | 第30-32页 |
(一)参政议政骨干缺乏 | 第30页 |
(二)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 | 第30-31页 |
(三)机关专职人员的局限性 | 第31页 |
(四)党派成员任实职干部少 | 第31-32页 |
二、参政议政机制运行过程方面 | 第32-34页 |
(一)党派信息渠道少 | 第32页 |
(二)实地调研难以深入 | 第32页 |
(三)党派整体功能发挥不够 | 第32-33页 |
(四)党派社会影响力不足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苏州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存在问题与困难的原因 | 第34-37页 |
一、参政议政机制内部原因分析 | 第34-36页 |
(一)党派身份的附属性 | 第34-35页 |
(二)参政议政制度化程度的有限性 | 第35页 |
(三)调研机制的模糊性 | 第35-36页 |
(四)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缺失 | 第36页 |
二、参政议政机制的外部条件分析 | 第36-37页 |
(一)执政党态度的决定性 | 第36页 |
(二)群众基础的薄弱性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完善苏州市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机制的对策建议 | 第37-49页 |
一、参政议政,理论先行 | 第37页 |
二、健全队伍建设机制 | 第37-42页 |
(一)做好人才支撑 | 第37-38页 |
(二)长效培养骨干 | 第38-39页 |
(三)尝试建立专家聘请机制 | 第39-40页 |
(四)配强参政议政机关部门 | 第40-41页 |
(五)推动党派成员任政府实职岗位 | 第41-42页 |
三、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化建设 | 第42-44页 |
(一)完善规章制度细则及落实 | 第42页 |
(二)加强党派与中共党委、政府的对口联系 | 第42-43页 |
(三)扩大党派的知情权 | 第43页 |
(四)提升党派话语表达地位 | 第43-44页 |
(五)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| 第44页 |
四、完善调查研究机制 | 第44-47页 |
(一)建立党派信息员队伍 | 第44-45页 |
(二)完善参政议政课题选择机制 | 第45页 |
(三)建立重点课题调研组 | 第45-46页 |
(四)提高调研精准度 | 第46页 |
(五)完善调研成果信息反馈机制 | 第46页 |
(六)落实调研经费保障 | 第46-47页 |
五、建立激励机制 | 第47-48页 |
(一)实施参政议政绩效考核 | 第47页 |
(二)实施优秀奖励制度 | 第47-48页 |
六、加大执政党对党派的重视 | 第48-49页 |
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