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4 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| 第15-24页 |
2.1 信仰的概念 | 第15-19页 |
2.1.1 信仰类型的划分 | 第16-17页 |
2.1.2 信仰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2.2 马克思主义信仰 | 第19-24页 |
2.2.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| 第19-21页 |
2.2.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辩证统一 | 第21-22页 |
2.2.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| 第22页 |
2.2.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整体的终极关怀与个体终极关怀的辩证统一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以及信仰魅力制约因素分析 | 第24-35页 |
3.1 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2 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制约因素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2.1 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充斥多元声音 | 第30-31页 |
3.2.2 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| 第31-32页 |
3.2.3 西方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的渗透 | 第32-33页 |
3.2.4 共产主义的远期性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 | 第33-34页 |
3.2.5 物质基础的落后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吸引力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路径分析 | 第35-48页 |
4.1 有效宣传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前提 | 第35-37页 |
4.2 占据学校阵地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| 第37-39页 |
4.3 社会实践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载体 | 第39-41页 |
4.4 良好社会生态是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条件 | 第41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