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邻避冲突的一般阐释 | 第8-12页 |
1.1 邻避冲突的相关概念 | 第8-10页 |
1.1.1 邻避 | 第8页 |
1.1.2 邻避设施 | 第8-9页 |
1.1.3 邻避冲突 | 第9-10页 |
1.2 邻避冲突在国内外的发展与演进 | 第10-12页 |
2 邻避冲突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及其博弈剖析 | 第12-18页 |
2.1 邻避冲突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 | 第12-14页 |
2.1.1 公众的利益 | 第12-13页 |
2.1.2 政府的利益 | 第13页 |
2.1.3 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的利益 | 第13-14页 |
2.2 邻避冲突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| 第14-18页 |
2.2.1 公众与政府间的利益博弈 | 第15-16页 |
2.2.2 公众与企业间的利益博弈 | 第16页 |
2.2.3 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博弈 | 第16-18页 |
3 我国邻避冲突法律规范问题分析 | 第18-23页 |
3.1 基于公权利扩张的政府信息公开不足 | 第18-19页 |
3.2 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缺陷 | 第19-20页 |
3.3 公民过度维权的法律规范不足 | 第20页 |
3.4 邻避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序欠缺 | 第20-22页 |
3.5 邻避居民之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缺陷 | 第22-23页 |
4 邻避冲突的法律规制完善路径 | 第23-32页 |
4.1 健全基于“权力—权利”结构的邻避冲突预防制度 | 第23-25页 |
4.1.1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| 第23-24页 |
4.1.2 环评与稳评制度衔接有序规范运行 | 第24-25页 |
4.1.3 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利及其限度 | 第25页 |
4.2 建立健全邻避冲突协商共治的治理规范 | 第25-28页 |
4.2.1 构建环境协商民主制度 | 第26-27页 |
4.2.2 规范公众参与的程序 | 第27-28页 |
4.2.3 形塑多元全面的补偿制度 | 第28页 |
4.3 完善共同监督的邻避冲突救济制度 | 第28-32页 |
4.3.1 健全公民环境权利司法救济制度 | 第29页 |
4.3.2 建立专项风险赔偿基金 | 第29-30页 |
4.3.3 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救济制度 | 第30-32页 |
5 结语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