噻唑并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9-1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3-24页 |
1.1 AD 的发病原因及产生机制 | 第13-17页 |
1.2 AD 的治疗 | 第17-24页 |
第二章 AChE 抑制剂的设计 | 第24-37页 |
2.1 AChE 受体的生理功能与结构 | 第24-30页 |
2.2 对接软件 | 第30-31页 |
2.3 分子对接模板建立 | 第31-32页 |
2.4 分子对接模板考察 | 第32-33页 |
2.5 配体小分子设计 | 第33-34页 |
2.6 对接结果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设计 | 第37-43页 |
3.1 以噻唑为起始物 | 第37-38页 |
3.2 以三嗪为起始物 | 第38页 |
3.3 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| 第38-41页 |
3.4 合成路线选择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90页 |
4.1 目标化学物的合成 | 第43-57页 |
4.2 目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| 第57-61页 |
4.3 反应机理推测及结构确证 | 第61-62页 |
4.4 单晶的解析 | 第62-77页 |
4.5 药理实验及其结果 | 第77-81页 |
4.6 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| 第81-90页 |
第五章 实验部分 | 第90-121页 |
5.1 化学实验部分 | 第90-118页 |
5.2 单晶的测定 | 第118页 |
5.3 药理实验部分 | 第118-119页 |
5.4 分子对接实验部分 | 第119页 |
5.5 CoMFA 和 CoMSIA 计算 | 第119-12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121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3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33-134页 |
致谢 | 第134-135页 |
附图 | 第135-2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