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剂学论文

基于改善布洛芬溶出行为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与性质评价

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5页
前言第16-21页
    1.难溶性药物研究进展第16页
    2.固体分散体技术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3.固体分散体载体第19页
    4.模型药物选择及其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 5.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第一章 熔融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第21-39页
    1.仪器与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材料第22页
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2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布洛芬体外分析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HPLC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含量测定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固体分散体的表征及性质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DSC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红外光谱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扫描电镜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 溶出特性第31-35页
    3.讨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加入高分子对布洛芬结晶的抑制作用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固体分散体载体对药物溶出的改善机理第35-37页
    4.小结第37-39页
第二章 超临界流体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第39-62页
    1.仪器与材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材料第39页
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39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超临界CO_2流体装置示意图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工艺条件优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反应时间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制备压力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药与载体比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固体分散体的表征及性质第42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DSC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红外光谱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扫描电镜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 溶出特性第54-57页
    3.讨论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超临界流体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优势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机制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固体分散体改善溶出的机理第60页
    4.小结第60-62页
第三章 脉动燃烧干燥法制备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第62-95页
    1.仪器与材料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材料第64页
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64-9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脉动燃烧干燥系统的操作条件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固体分散体的表征及性质第64-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DSC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红外光谱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扫描电镜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固体分散体物理稳定性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 溶出特性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7 脉动燃烧干燥法与喷雾干燥法的比较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溶出速率和溶出百分率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溶解度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粒径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稳定性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5 电镜照片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6 三种方法比较第91-92页
    3.讨论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脉动燃烧干燥技术与传统干燥技术的比较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水溶性载体对固体分散体溶出促进机制的探讨第92-93页
    4.小结第93-95页
第四章 利用固体分散体改善片剂中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性质第95-107页
    1.仪器与材料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材料第95页
    2.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片剂的制备第95页
    3.片剂处方第95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固体分散体普通片处方第95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崩解剂种类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崩解剂用量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填充剂种类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4 填充剂用量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5 最佳处方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6 最佳处方固体分散体片溶出结果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7 布洛芬固体分散体片剂单因素考察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固体分散体口崩片处方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药与载体的比例对释药的影响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崩解剂种类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崩解剂用量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体内外崩解性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5 最佳处方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6 最佳处方固体分散体口崩片的溶出第105页
    4.讨论第105-106页
    5.小结第106-107页
第五章 布洛芬固体分散体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第107-114页
    1.仪器与材料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仪器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材料第107页
    2.方法与结果第107-1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体内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色谱条件第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溶液的配制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方法学考察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动物来源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给药方案及生物样品采集与处理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数据处理结果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 药动数据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 血药浓度数据处理结果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 相对生物利用度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4 体内外相关性第112页
    3.讨论第112-113页
    4.小结第113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20页
全文结论第120-122页
作者简介第122-124页
致谢第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部胶凝化脂质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
下一篇:噻唑并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