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假单胞菌株M18中las菌群传感系统的鉴定及抗生素合成的调控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前言第8-34页
    1.1 假单胞菌简介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病原性假单胞菌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生防假单胞菌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生物降解假单胞菌第10页
    1.2 抗生素简介第10-14页
    1.3 假单胞菌生防机制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分泌抗生素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生防假单胞菌合成抗生素的分子生物学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调节生防假单胞菌合成抗生素的内、外因素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分泌铁载体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根际定殖与竞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系统抗性的诱导第21-22页
    1.4 菌群传感第22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菌群传感简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菌群传感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弧菌中的菌群传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假单胞菌中的菌群传感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菌群传感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菌群传感网络结构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1 假单胞菌中菌群传感的调控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.2 菌群传感系统干涉第31-32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标、内容及意义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意义第32-34页
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2.1 培养基第34页
    2.2 菌株培养和保藏条件第34页
    2.3 抗生素的使用第34页
    2.4 DNA 常规操作技术第34-35页
    2.5 PLT 和PCA 的定量分析第35页
    2.6 Β-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2.7 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2.8 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高效接合转移方法第36-37页
第三章 假单胞菌株M18LAS 菌群传感系统的鉴定及功能研究第37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菌株与质粒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假单胞菌株M18 lasI 突变株和lasR 突变株的构建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互补菌株的构建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群集运动能力(swarming motility)的检测第40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lasI 和lasR 基因的PCR 克隆和测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asI 和lasR 基因产物抑制M18 菌体生长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las 菌群传感系统对Plt 和PCA 合成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lasI 和lasR 基因的反式互补回复到野生型的PCA 和Plt 的水平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LasI 和LasR 抑制PCA 和Plt 生物基因表达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las 菌群传感系统参与细菌群集运动能力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las 突变对色素产生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8-50页
第四章 假单胞菌M18 调控因子RHLI 与RSMA 的相关性及对抗生物质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的分析第50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菌株和质粒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假单胞菌M1815mA rhlI 双突变株的构建第51-52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rsmA rhlI 双基因突变株M18RIG 菌体生长曲线的制作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rsmA rhlI 双突变株对PCA 和Plt 合成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rsmArhlI 双突变株对Plt 和PCA 生物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RsmA 负调控rhlI 基因的表达第55-56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56-58页
第五章 总结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71页
附录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设备第71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(待)发表情况和所获奖励第73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MUM-ESG检测电桥输出测试模块研究
下一篇:基于局域网格的脑图谱非线性配准的算法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