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垃圾焚烧场的公众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我国的垃圾焚烧场发展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垃圾焚烧场的邻避效应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垃圾焚烧场的风险水平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风险感知理论第18-20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研究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技术路线第21-23页
第二章 垃圾焚烧场公众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问卷调查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公众风险可接受水平影响因素归纳第23-25页
    2.2 变量定义第25-26页
    2.3 概念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概念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公众风险感知理论概念模型第27页
    2.4 问卷调查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问卷调查的流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问卷设计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问卷实地调查第28-29页
    2.5 研究假设第29-30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公众对垃圾焚烧场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现状分析第31-45页
    3.1 调查区域概况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样本特征第32-34页
    3.3 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状况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公众对环境风险的感知程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公众对焚烧场正负面影响程度的认知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公众对焚烧场产生风险危害的认知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公众认为焚烧场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程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公众对于焚烧场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第37-39页
    3.4 公众对政府政策管理过程的认知状况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性的认知状况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公众对政府政策管理的公正性认知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公众的信任状况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5 公众关于焚烧场的污名化效应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公众对垃圾焚烧场可接受风险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45-65页
    4.1 变量的含义与赋值第45-46页
    4.2 信度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4.3 公众环境风险感知分析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公众风险感知特征分析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4.4 单因素相关分析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个体特征、社会背景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政治因素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经济效益影响性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距离范围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风险特征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风险感知性与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污名化效应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4.5 公众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回归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第五章 公众对焚烧场可接受风险水平定量化模型计算第65-73页
    5.1 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评估系统定性化构建第65页
    5.2 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定量化评估系统构建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评估变量层的构建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变量权重系数计算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定量化评估模型的构建第69页
    5.3 定量化评估系统的应用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公众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指数值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公众可接受风险水平显著性影响因子定量化描述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关于政府进行焚烧场有效管理的一些建议第71-7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六章 垃圾焚烧场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分析第73-78页
    6.1 焚烧场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构建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风险放大的信息机制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社会放大的反应机制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政府因焚烧风险管理不善导致的公众信任危机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焚烧风险放大导致失衡的社会环境第75-76页
    6.2 治理策略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降低焚烧场自身辐射出的风险信号为根源控制措施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加强风险沟通,构建及时、中立与负责的社会信息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加大焚烧场内部风险管理与惩罚力度,根本改善政府信任危机第77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七章 对策与建议第78-82页
    7.1 焚烧场选址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第79-80页
    7.2 焚烧场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第80-82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 8.1 研究结果第82-83页
    8.2 研究不足第83页
    8.3 研究展望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作者简历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法治的人性分析
下一篇: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功能升级及空间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