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的理论(法学)论文

法治的人性分析

引言第5-8页
一、 人类历史上法治与人性关系的思想论述第8-20页
    (一) 人性观的历史发展第8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中国古代的人性观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2. 西方的人性观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3.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第12-15页
    (二) 人类历史上的法治与人性关系的论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性与法治观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西方社会的人性与法治观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与法的理论第19-20页
二、 人性论在法治上的价值第20-34页
    (一) 人性论在静态形式上的法治价值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 性恶论是法治确立的前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理性人性观是法治实现的可行性基础第22-25页
    (二) 人性论在动态形式上的法治价值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冲突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人的精神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冲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精神属性之间的冲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 人的三种属性各自内部的冲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 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冲突第28-31页
    (三) 法治的人性表现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人权是法治的人性表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法治与人权的内在联系第32-34页
三、民主、宪法、法治的人性分析第34-42页
    (一) 民主与法治第34-36页
    (二) 民主与宪法第36-38页
    (三) 民主的人性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(四) 宪法的人性分析第40-42页
四、 法治实现的基本人性要求第42-50页
    (一) 应以人性作为法治的基础核心第44-45页
    (二) 应树立人性至上的法治权威第45页
    (三) 应以弘扬人性作为法治的目标第45-46页
    (四) 应确立以人性为核心的社会优位观第46-48页
    (五) 培养社会良知才能促进法治实现第48-50页
结束语第50-54页
参考书目第54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下垫面地表径流过程模拟研究与分析
下一篇:垃圾焚烧场的公众可接受环境风险水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