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完整的倒置--喜洲白族招赘婚田野考察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8页 |
| 一、研究问题 | 第10-11页 |
| 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| (一) 继嗣涵盖姻亲 | 第12-13页 |
| (二) 纵横相交的继嗣-姻亲理论 | 第13-16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16-18页 |
| 第一章 田野背景 | 第18-22页 |
| 一、喜洲和大理 | 第18-19页 |
| 二、喜洲白族的家庭、婚姻制度与亲属称谓 | 第19-22页 |
| 第二章 招赘婚史与类型划分 | 第22-31页 |
| 一、白族招赘婚史 | 第22-27页 |
| (一) 古代 | 第22-23页 |
| (二) 近现代 | 第23-27页 |
| 二、喜洲白族招赘婚类型划分 | 第27-31页 |
| (一) 按家庭构成划分 | 第27-29页 |
| (二) 按招赘婚的原因划分 | 第29页 |
| (三) 历史上的招赘婚形态 | 第29-30页 |
| (四) 代际划分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招赘婚的含义与仪式过程 | 第31-37页 |
| 一、含义 | 第31页 |
| 二、仪式过程 | 第31-37页 |
| (一) 非招赘婚 | 第31-33页 |
| (二) 招赘婚 | 第33-35页 |
| (三) 与招赘婚相关的其它仪式 | 第35-37页 |
|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的上门婚姻 | 第37-40页 |
| 一、妻家 | 第37页 |
| 二、本家 | 第37-38页 |
| 三、姓氏与继承——长子立嗣、次子归宗 | 第38-39页 |
| 四、外部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招赘婚的意义分析 | 第40-44页 |
| 一、招赘婚与继嗣 | 第40-41页 |
| 二、通婚圈界限打破 | 第41-42页 |
| 三、对外部文明的吸收与重塑 | 第42-44页 |
| 结论:不完整的倒置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| 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