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1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5.2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6 论文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| 第17-19页 |
1.6.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1.6.2 论文的局限性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9-27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1 县域经济 | 第19页 |
2.1.2 民营经济 | 第19-20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2.2.1 梯度推进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.2 产业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2页 |
2.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民营经济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关系 | 第23-27页 |
2.3.1 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| 第23-26页 |
2.3.2 经济强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27-37页 |
3.1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7-29页 |
3.1.1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| 第27页 |
3.1.2 县域投资与消费稳步增长 | 第27-28页 |
3.1.3 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2 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| 第29-33页 |
3.2.1 民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| 第29-30页 |
3.2.2 民营经济规模扩大 | 第30-31页 |
3.2.3 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 | 第31-33页 |
3.3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33-37页 |
3.3.1 民营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,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| 第33-34页 |
3.3.2 民营经济加速县域两化互动,夯实强县富县底部基础 | 第34-37页 |
第4章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37-44页 |
4.1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| 第37-40页 |
4.1.1 民营经济的不均衡布局,加剧县域经济差异性 | 第37-38页 |
4.1.2 民营企业规模小,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慢 | 第38-39页 |
4.1.3 民营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,限制县域市场扩大 | 第39-40页 |
4.1.4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,市场应变能力弱 | 第40页 |
4.2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2.1 地区资源条件差异大,特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| 第40-41页 |
4.2.2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,致使企业存活率低 | 第41-42页 |
4.2.3 民营企业缺少管理人才,难以规划长远发展 | 第42-43页 |
4.2.4 政府创新扶持力度不足,民营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国外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| 第44-54页 |
5.1 国外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| 第44-51页 |
5.1.1 英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经验 | 第44-46页 |
5.1.2 日本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 | 第46-48页 |
5.1.3 韩国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经验 | 第48-51页 |
5.2 国外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四川省的启示 | 第51-54页 |
5.2.1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积极扶持 | 第51页 |
5.2.2 金融支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压力 | 第51-52页 |
5.2.3 重视劳动力的素质提升 | 第52页 |
5.2.4 创新与创业是民营企业壮大的推动力量 | 第52页 |
5.2.5 重视县域生态文明发展 | 第52-54页 |
第6章 四川省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4-59页 |
6.1 公平对待民营企业,适当干预县域经济 | 第54-55页 |
6.2 鼓励一次创业,推广二次创业 | 第55页 |
6.3 民营资本资助县域教育,培育管理型人才 | 第55-56页 |
6.4 勇于创新和模仿,发展核心竞争力 | 第56-57页 |
6.5 拓展民营经济融资渠道,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| 第57页 |
6.6 积极发展新型产业,推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| 第57-59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