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特种结构材料论文

生物纳米材料用于药物传输和传感器构建

中文摘要第8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70页
    1.1 纳米材料第1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纳米材料的概述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量子点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磁性材料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概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铁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石墨烯材料第27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1 概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2 石墨烯碳材料的生物传感应用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3 石墨烯碳材料的生物医药应用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聚合物材料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1 概述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2 温敏聚合物材料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.3 pH敏感型聚合物材料第38-39页
    1.2 非编码RNA-siRNA和miRNA第39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siRNA和miRNA的概述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siRNA/DNA的作用及其转染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基因载体的转染机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非病毒载体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miRNA的作用及其检测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miRNA的功能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传统的检测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新miRNA检测技术第49-52页
    1.3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工作第52-5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4-70页
第二章 基于叶酸受体靶向的pH敏感的聚多巴胺空心纳米胶囊用于细胞成像和药物递送第70-86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70-71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试剂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FA-PEI-PDAC的制备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药物装载与释放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细胞培养和毒性试验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细胞内吞过程的研究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基于FA的竞争抑制实验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细胞内活性氧物种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仪器第74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DAC和PDAC-PEI-PDAC的表征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FA-PEI-PDAC的装载和释放行为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细胞内活性氧的测定(ROS)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叶酸介导的药物传递系统的机制第80-81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81-8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2-86页
第三章 高度分散的PEG化石墨烯/金复合材料作为基因传递载体和潜在的癌症治疗剂第86-102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86-87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试剂第8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PEI-RGO/Au复合物的合成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mPEG-PGA(PPGA)的合成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PPGA/siRNA复合物的制备及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细胞培养及细胞毒性测试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细胞的转染以及PPGA/siRNA的内吞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红细胞溶解及聚集实验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Western blot实验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仪器第89-9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90-9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PGA的制备与表征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体外细胞毒性和血液相容性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PGA/siRNA复合物的表征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PPGA/siRNA的细胞摄取第95-9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PPGA的光热效应第97-98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9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8-102页
第四章 双金属钯/铂/石墨烯复合金电极促进的氧化还原循环反应用于细胞裂解液内microRNA的电化学检测第102-116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102-103页
    4.2 实验步骤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试剂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丝网印刷金电极(SPGE)的修饰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Fe_3O_4@PDA的制备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Fe_3O_4@PDA-DNA1的制备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RNA的杂交反应和电化学测量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细胞培养和细胞裂解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通过qRT-PCR的let-7b检测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9 仪器第106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106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捕获探针Fe_3O_4@PDA—DNA 1的制备与表征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探针与目标RNA的杂交反应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电化学信号的检测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条件实验和氧化还原循环反应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研究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实际样品的测定第112-113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11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13-116页
第五章 基于金属离子功能化磷酸钛纳米粒子的MicroRNA超灵敏电化学检测第116-130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116-117页
    5.2 实验步骤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试剂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亲和素修饰的Cd~(2+)功能化TiP探针的制备(TiP-Cd~(2+)/SA)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传感器的修饰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RNA杂交和电化学检测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细胞培养和细胞裂解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仪器第119-120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120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信号探针TiP-Cd~(2+)/SA的表征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传感器界面构建表征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探针与目标RNA的杂交反应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RNA的电化学检测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RNA特异性及实际样品检测第125-126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12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26-130页
第六章 N-乙酰葡糖胺修饰的CdSe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蛋白质Hsp70的特异性识别第130-141页
    6.1 前言第130-131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试剂第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半胱氨酸包裹CdSeTe量子点的合成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QDs-Con A-GlcNAc复合物的合成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荧光标记HeLa细胞以及共聚焦荧光成像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仪器第132-133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133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QD-Con A-GlcNAc复合物的表征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Hsp70蛋白过表达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第135-138页
    6.4 结论第13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38-141页
结论与展望第141-142页
附录第142-145页
致谢第145-146页

论文共1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倦怠的小组工作介入--以J校志愿者为例
下一篇:企业职工养老保险“断保”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