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手段 | 第12-13页 |
1.4.1 问卷调查法 | 第12页 |
1.4.2 访谈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内容和实施建议 | 第13-16页 |
2.1 高中选修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课程内容 | 第13-14页 |
2.1.1 课程标准中关于选修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模块内容要求的主题 | 第13页 |
2.1.2 课程内容 | 第13-14页 |
2.2 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实施建议 | 第14-16页 |
2.2.1 正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| 第14页 |
2.2.2 由浅入深,逐层推进 | 第14-15页 |
2.2.3 多利用直观教具、多媒体课件、网络等教学方法 | 第15页 |
2.2.4 创设教学情境,探究疑难问题 | 第15-16页 |
第三章 高中课程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| 第16-38页 |
3.1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功能定位的调查与分析 | 第16-17页 |
3.2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教学时序的调查与分析 | 第17-19页 |
3.3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课程内容把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| 第19-29页 |
3.4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教学时间的调查与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5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教学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6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7 对《物质结构与性质》教学的困惑和建议的访谈 | 第36-38页 |
3.7.1 教材方面 | 第36页 |
3.7.2 教学方面 | 第36-37页 |
3.7.3 教学资源 | 第37页 |
3.7.4 学校方面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结论和思考 | 第38-40页 |
4.1 结论 | 第38页 |
4.2 思考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后记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