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前言 | 第10-25页 |
1.1 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10-14页 |
1.1.1 分子标记 | 第10-12页 |
1.1.2 亲本选择 | 第12页 |
1.1.3 作图群体 | 第12-14页 |
1.1.4 小麦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| 第14页 |
1.2 QTL定位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小麦QTL研究进展 | 第15-25页 |
1.3.1 小麦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.3.2 小麦籽粒性状QTL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1.3.3 小麦品质性状QTL研究进展 | 第21-24页 |
1.3.4 立体依据 | 第24-2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1 RIL群体及近等基因系构建 | 第25-26页 |
2.1.1 RIL群体构建 | 第25页 |
2.1.2 近等基因系构建 | 第25-26页 |
2.2 表型测定 | 第26页 |
2.2.1 农艺性状测定 | 第26页 |
2.2.2 品质性状测定 | 第26页 |
2.3 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DNA提取 | 第26-27页 |
2.4 亲本及RIL群体数据统计、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4.1 数据统计 | 第27页 |
2.4.2 连锁图谱构建 | 第27-28页 |
2.4.3 QTL分析 | 第28-29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9-53页 |
3.1 SNP连锁图谱的构建 | 第29-30页 |
3.1.1 分子标记 | 第29页 |
3.1.2 偏分离位点 | 第29-30页 |
3.2 性状的表型分析 | 第30-39页 |
3.2.1 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| 第30-38页 |
3.2.2 品质性状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QTL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3页 |
3.3.1 农艺性状QTL分析 | 第39-44页 |
3.3.2 品质性状QTL分析 | 第44-53页 |
3.4 近等基因系筛选结果 | 第53页 |
4 讨论 | 第53-63页 |
4.1 遗传图谱构建 | 第53-56页 |
4.1.1 作图亲本与群体 | 第53页 |
4.1.2 标记选择 | 第53-54页 |
4.1.3 图谱长度与标记分布 | 第54-55页 |
4.1.4 偏分离位点 | 第55-56页 |
4.2 QTL分析 | 第56-62页 |
4.2.1 QTL有效性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2.2 QTL的“—因多效” | 第57页 |
4.2.3 检测的QTL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 | 第57-62页 |
4.3 分蘖近等基因系构建 | 第62-63页 |
5 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附录 H461×CN16子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表型值频率分布图 | 第72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